阿里巴巴利润下跌75%,京东净亏损52亿,昔日的电商王者怎么了?

阿里巴巴利润下跌75%,京东净亏损52亿,昔日的电商王者怎么了?

根据财报数据,阿里巴巴2021财年第三季度预估收入2449.1亿元,实际收入2425.8亿元,净利润204.29亿元,利润暴跌75%,被电商行业评为近十年来最差的财报,也是成立20多年来重要电商第一次出现利润负增长,而京东2021年第四季度预期净亏损0.65亿元,实际亏损净亏损52亿元,实际亏损远远超过预期亏损。

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王者,在电商行业是犹如灯塔般的存在,如今阿里巴巴利润暴跌75%,京东净亏损52亿,不禁让人反问:昔日的电商王者怎么了?

一、 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商市场发展迅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成长,中国的电商市场日趋成熟,电商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消费习惯,网上购物也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购物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阿里巴巴和京东也超越其他电商,一跃成为电商巨头。

阿里在获得巨额融资后成为我国第一大电商巨头,随后,京东也发展成为电商市场的龙头企业。市场财经数据显示,两者的市值分别已经达到了2865.73亿美元和908.83亿美元。阿里和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领跑者,过去的业绩增长一直很高,可我们还是看到了阿里巴巴利润暴跌75%,京东净亏损52亿元,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 原因

1. 新兴电商平台的出现

不知道你看到“阿里巴巴利润暴跌75%,京东净亏损52亿元”的消息作何感想?很多人认为电商不再是朝阳产业,曾经,电商作为朝阳产业之一,催生出了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2021年底,淘宝用户已经达到3000万左右,在淘宝上的交易额也超过5000亿元,在过去的12个月里,京东的活跃购买用户约为5.7亿。然而,在电商领域还出现了新的平台,淘宝,京东等也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

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的出现势必会在电商行业分到一杯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88亿,占网民总数的87.8%,拥有庞大的流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线上消费模式。

2021年,抖音带货销售额超过10000亿元,快手年货节直播分享次数超过2.7亿,电商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越来越多,能分到的也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和京东旗下的销售平台势必会受到短视频带货平台的挤压。

2.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商行业已经渗入中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空白市场所剩无几,用户增长和活跃度也趋于停滞。于是,阿里和京东把用户增长的美好期待寄托在下沉市场上,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打开下沉市场,阿里巴巴和京东相继推出淘特和京喜。

数据显示,2021年底,阿里巴巴国内市场的年度活跃用户已经达到9.79亿,与2020年相比,阿里巴巴增加了2亿的新用户,其中淘特为阿里巴巴带来了1.8亿的新用户增长量,可见,阿里巴巴新增的用户量主要来自淘特所打开的下沉市场。

同样,京东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京东新用户的增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京东内部人员称:“京喜为京东贡献了最多的用户增长量”。从2020年到2021年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从4.7亿增加到5.7亿,增长的一亿用户里,70%的新用户来自京喜所带来的下沉市场。而且京东推出京东助农等业务,2021年底,农村的人均网购件数相比于2020年增速131%。

阿里巴巴和京东下沉市场的打开使电商已经渗透到中国城乡的各个角落,甚至连老人都已经学会网上购物,下沉市场的红利已经被挖掘殆尽。同时,两大电商巨头为了打开下沉市场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收益却微乎其微,开支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未来长期的投入也就意味着亏损在增加。

然而,用户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2021年中央中央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经济面临很大的压力,第四季度的GDP增长仅为4%,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特点,经济不好,收入的减少也会使人们的消费减少,对两大电商巨头的收益也会有所影响。

而且下沉市场面临的消费者是三线以下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同时市场打开的难度更大,投入的成本也更多。

3.政府加大了对电商行业的监管

政府的态度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商行业的监管会更加严格,严厉打击垄断行为,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于阿里巴巴的垄断行为处罚182.28亿元,不久阿里巴巴又被工信部处以6个月的整改期,这对阿里巴巴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部分电商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网购的商品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换货退货更是费时费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电商行业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不仅要缴纳保证金,还需要支付曝光费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被消费者看到。

4.资本市场的冲击

对于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企业来说,投资大量的企业是增加财务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投资了500多家企业,这次利润的暴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所持股份投资公司的变化而导致收益减少,而且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减少了200多亿。

中概股在资本市场的市值下跌也是阿里巴巴利润暴跌75%的原因之一。受反垄断,中美市场博弈,信息安全监管等因素的影响,中概股市场总值下跌10万亿,在市值疯狂下跌的情况下,拥有大量投资的阿里巴巴出现利润暴跌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

三、 总结

从客观的层面上来讲,电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市场也不再是以前的电商市场,越来越多的电商也抢占其原有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和京东市场份额的减少也意味着利润可能会减少一大块。

从全国电商平台的GMV数据上来看,京东增速25%,阿里巴巴增速仅为15%,而短视频增速远超过300%,这对于京东和阿里巴巴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随着新电商势力的崛起,两大电商巨头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如今的电商市场变化莫测,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未成定局,对于京东和阿里巴巴而言要接受已经逆转的形势。

年收1171亿,你还记得一家叫唯品会的网站吗?

你还记得一家叫唯品会的网站吗?

说到如今的网购平台大家往往都会想到京东、淘宝、拼多多三大家。可以说如今这三家在整个电商领域已经成为了三足鼎立之势!

可你不知道的是,在当年拼多多没崛起时,有这么一家垂直网购平台表现相当不俗,它一度做到淘宝、京东之后中国电商第三大巨头;

最火的时候,曾经还签了天王周杰伦和天王嫂昆凌同时做代言,财大气粗在它当时的高光时刻表露无遗!

没错,它就是唯品会,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相信对于很多网购的老用户来说,这句广告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就算没用过,也知道它是一个做什么的网站,一句“正品特卖”魅惑了万千少女追逐时装梦的心,隐隐有电商第三巨头的影子,可惜如今这条曾经洗脑过无数年轻人的slogan,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过了。

最近这几年,电商行业的主题词,似乎只剩下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正异军突起的短视频带货。

那么,唯品会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作为主打高端品牌和女性的垂直的电商平台,唯品会(NYSE:VIPS)绝对算得上这个行业的“老人”了,那句“都是骄傲的品牌,只卖呆萌的价格”的广告词更是被大家所熟知!

随着近几年市场红利的消退,以及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向特卖等垂直领域纵深切入,唯品会似乎不怎么“活跃”,甚至于很多更年轻的一代对于唯品会都比较陌生。

反观如今,每当说到唯品会,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好像没多少人用”亦或是“唯品会还活着?”

确实,这是一个被大多数人误认为“冷门”的购物平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网上一些评价来看其实不然,有被它的低价所吸引的,也有“拜倒”在它的服务之下的,更有铁粉进行“真情告白”的……很显然,唯品会根本不是“没什么人用的”的购物平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近几年唯品会凭借“品牌特卖”吸引了不少忠实用户,别看它体量小,但做得还真不赖。

其2021财报显示,唯品会全年活跃用户数达9390万。其核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0%,这些用户的消费贡献占全平台的比重超过36%。

通常来说,交易体量决定了平台的热度,因此在天猫、京东、拼多多凭着庞大的交易规模,常常是市场的热点,在此之下,唯品会就显得有些“黯淡”。

但是每一个财报季,又会让唯品会迅速吸引市场的目光,成为市场的焦点,而这源于唯品会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

2月23日,唯品会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1 年全年,唯品会累计营收 1171 亿元,同比增长14.9%;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下滑20.34%。

2021年第四季度,唯品会录得营收 341 亿元,降幅达到此前预期的最大值5%,净利润为 14.23 亿元,同比下降逾 40%。

同时,唯品会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总净营收约270亿元至人民币284亿元,同比下滑约5%至0%。

疫情黑天鹅之下,唯品会一改以往光鲜亮丽的财报外貌,日子也相当地不好过!

可以说,唯品会只有全年营收、全年GMV和全年毛利还维持着“漂亮”,其净利、毛利率等多项指标均出现了下滑,订单数量和活跃用户数的同比增幅也已连续多月下滑,并在第四季度由增长转为下降,其中订单数同比下滑5%至2.17亿元,活跃用户数同比减少逾7%至4920万。

果不其然,二级市场“用脚投票”!财报披露当日,唯品会股价下跌11.89%,这一结果,被认为是唯品会已经陷入增长困境,究其原因根本是用户数量的下滑。

数据显示,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唯品会用户数的增速就开始放缓,2021年Q1-Q3,唯品会活跃客户数量分别为4580万、5110万、4390万;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增长54%、32%、1.15%,增速明显减缓,到了2021年Q4,唯品会活跃客户数量为4920万,同比下降7.17%,订单量为2.169亿份,而上年同期为2.273亿份,从而导致了营收的下降!

财报过后,唯品会的股价也从8.9美元一路跌到三年来最低值5.75美元,近期才有所回升。

3月31日,唯品会发布公告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新的股票回购计划,将在未来24个月内回购不超过10亿美元美国存托股票或A类普通股,公司希望用现有现金余额为回购提供资金。

现如今,中国电商三强无疑现在已经变成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

截止今日,阿里巴巴一马当先,市值在2920亿美元左右,而京东市值超过900亿美元,拼多多在500亿美元左右震荡,而唯品会如今市值仅有61亿美元左右。

拼多多是2015年成立的,同时期的唯品会已在美股上市3年,市值更是高达150亿美元左右,国内电商“第三巨头”的位置本该是它的,甚至有可能动摇京东的地位,可惜这么一个电商界的明日之星就这么迷失了。

唯品会于2008年在广东成立,创始人沈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名牌折扣、限时抢购和正品保障的电商模式,并且承诺在唯品会上售卖的每一件商品都有太平洋财产保险为其承保,这一售卖方式,不仅让顾客享受到了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正品,还不用担心自己买到的是假货。

特卖、闪购、自营、正品等特点,使得唯品会在服饰品类上形成了很深的“护城河”。“ 都是傲娇的品牌,只卖呆萌的价格!”一时成了唯品会最佳的形容词。唯品会成了一颗电商界正在升起的璀璨新星…

唯品会只经历了短暂的三年的时光就于2012年在纽约上市,成为中国B2C模式下的第三大电商。2021年3月底,股价最高冲到46美金,市值也达到历史最高值312亿美金。

2014年,唯品会全年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22.4%;2015年净营收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

2015年后唯品会营收虽然上去了,但营收增速连年暴跌,到2019年仅剩10%,2021年四季度增速更是成了负数。

垂直电商触碰天花板,加上转型不成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唯品会的股价在2015年迅速下跌,开始走下坡路…品牌特卖从香饽饽变为了“大白菜”!

特卖不再是好故事!

2017年年底,腾讯、京东雪中送炭以8.63亿美元入股唯品会,分别持有后者7%和5.5%的股份,但是唯品会增速下降,特卖模式的优势在减少,转型失败,外部竞争激烈等这些事实已迫在眉梢,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就会遭到市场的优胜劣汰。

回顾唯品会14年来的高速发展情况,埋下很多隐忧,盲目扩张品类、转型综合电商平台…总体来看,导致这次净利大跌的原因是用户流失导致的营收增速严重掉队。

而唯品会用户流失背后,同样也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是直播的风靡带来的冲击,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近年来都流行起了直播带货,这带走了不少的流量。

二是唯品会所聚焦的品类较为集中,主要为服饰,这让唯品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限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时移世易,等到唯品会回过神来,特卖赛道早已经变了天!

现阶段,唯品会的主要问题在于,品牌不再视库存为困扰,而是品牌竞争力向下延伸的载体之一,并且在大数据和AI的助力下,产销两端正逐渐走向平衡,这对于唯品会而言,近乎釜底抽薪。

假货问题始终是唯品会的困扰之一,但更主要的是模式的脱节,在直播电商的风靡下,唯品会昔日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线下门店,恐怕也无法承载唯品会的野望。

纵观电商行业发展历程,经过市场大浪淘沙,垂直电商要么转型成综合电商,要么被淘汰出局,前景不容乐观;

如今留给唯品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头部确定,客户市场饱和,那么唯品会就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现在的唯品会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与改变。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们不再一味地追逐盈利,而是披上以服务为核心的铠甲;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们不再停留在空中楼阁,而是由虚向实踏实迈出每一步;

那么,这便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次自我革命,亦是中国经济重塑的又一个新开始!

参考资料:

《你还记得一家叫唯品会的网站吗?》,锦缎

《唯品会净利润缩水20.34%,特卖不再是好故事?》,鹿财经

《唯品会面临重重挑战,品牌特卖不再是香饽饽?》,瞭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