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最近在全国多地突发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顺丰同城(09699.HK)依托自身强大的运力底盘,始终奔走在抗疫最前线,通过联动政府和商家配置资源、优化运力调度、发动骑士参与抗疫等,助力城市运转如常。即时配送基于新技术、新使命,服务于本地市场,助力本地市场商业繁荣、消费复苏升级不可忽视的力量。

3月30日,顺丰同城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1年,公司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2021年底成功登陆港交所,还通过全场景业务模式及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覆盖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从2020年48.4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1年的81.74亿元,增幅高达68.8%,规模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此外,公司连续三年利润率水平改善,毛利及毛利率首次转正,实现毛利约9481万元及毛利率1.2%。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城经调整净亏损为6.67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仅增加6000萬元,主要由于上市相关等一次性费用。同时,公司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5.6%收窄至2021年度的11%,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2.5%收窄至2021年度的8.2%,利润率改善颇为显著。

经历疫情洗礼,即时配送凸显行业韧性

经历新冠疫情洗礼,国内物流市场再次大洗牌,近年迅速崛起的即时配送行业在疫情中展现的韧性、抗风险性,让市场深刻认识到其商业和社会价值。

从市场角度考虑,即时配送从最初的“送外卖”发展到今天的“送万物”,近场电商、同城零售等非餐饮品类占比逐渐提升,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订单分布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市场延展,商业潜力持续释放。

从社会价值考虑,在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下,即时配送在保障本地市场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骑手们活跃在抗疫一线,为居民送菜送药等,成为政府后方保障的生力军之一。不可否认,即时配送行业也是重要的吸纳就业的池子,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千亿量级市场,第三方配送愈显重要

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转型,即时配送服务场景正不断延伸,需求持续增长。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未来伴随即时配送服务价值进一步凸显,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至2026年年复合增速为28.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路线上。

在面向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密集发布背景下,平台基于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将被打破,多种消费途径有望发力,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将基于自身多样化服务能力获益于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5亿单增加至2020年的30亿单,年复合增长率为53.2%。随着新消费的发展,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将覆盖更多的消费类别,预计2025年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163亿单,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1%。

顺丰同城正是把握住即时配送崛起的机遇,很快就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据艾瑞咨询)。这固然有市场对母公司顺丰品牌的一贯认可,以及母公司业务协同为顺丰同城带来的发展优势,但同时这也与顺丰同城坚持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发展定位,着力四大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全场景,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服务场景及解决方案,实现本地生活全品类、服务覆盖。

第三方定位开放、利他,助力本地新消费

在发展战略上,顺丰同城坚定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定位,符合国家反垄断政策精神指引,其开放、利他的平台属性,更有利于商家自主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即时配送网络以及专业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为商家赋能,助力本地商户发展壮大。

第三方平台属性首先可以降低客户配送成本,享受即时配送平台的成本效益。其次,顺丰同城也有能力帮助商家构建私域流量;最后,顺丰同城甚至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广泛的流量池,将即时配送服务接入各大本地生活服务渠道,使商家可透过“在线下单门店到C”服务,根据客户在线购买直接送货。例如,公司通过微信生态圈向微信商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微信生态圈内的商家均可方便地使用其服务,实现在线到线下(O2O)获客。

在服务模式上,公司不同于专注做餐饮外卖的集中式平台,而是以本地餐饮(餐食、饮品)、同城零售(商超生鲜、鲜花蛋糕、医药等)、近场电商(服装、美妆、3C等)、近场服务(个人跑腿、企业服务等)四大消费场景为核心,打造全面的服务矩阵致力于满足各类复杂配送场景以及每名商家的多样化需求。

定制服务,顺丰同城的全场景配送细致入微

公司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商家客户的特定业务需求,向其推出度身订造的即时配送解决方案及定制服务。如在零售行业,公司开发了小时达、半日达、多点取一点送及百货商店的服装到家试穿等多场景配送服务及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商业合作伙伴的综合需求;在3C行业,公司提供新品首发极速达、“在线下单门店到C”及即时门店间库存的调拨等服务;而基于医药行业特殊性,公司提供冷链药品包装及温控配送(精温专递)。

得益于第三方定位及对各类配送场景的掌控能力,顺丰同城已成为商家客户首选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公司与家乐福、小米、OPPO、高济医疗、漱玉平民、绫致等多个领先品牌的合作,并累计与超过2300家商家品牌建立友好业务关系。2021年,公司Top 100主要客户续签率达86%,期末活跃商家数量达到25.8万家以上,比2020年约16.7万家同比大幅增加。

平台商家数量增长与C端消费者数量增长互为因果,顺丰同城面向C端用户取、送、买、办等服务体系,在满足用户餐食茶饮、医药用品、服装汽配等新消费全链路配送需求同时,还能确保配送时效、配送品质、配送范围等多个维度的满意度,活跃消费者人数从2020年约510万人增加至2021年约1060万人,平台效应显著。

在即时配送领域卓越的表现,让顺丰同城在成立不久即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公司活跃骑手数量由2020年约45.94万人增加至2021年超60.6万人,服务网络从一二线城市扩大至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下沉市场,截至2021年末,顺丰同城服务覆盖市县达1900个,对比2020年的1000左右,规模迅速扩容。

非餐饮业务飙1.5倍,最后一公里业务收入涨近90%

由于餐饮外卖场景外的本地消费场景,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及近场服务等多元化的产品覆盖与全场景业务模式不断扩大,带动同城配送服务收入大幅增长。

财报显示,2021年,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50.9亿元,同比增幅逾58.1%,占总收入的62.4%。其中,非餐场景表现强劲,2021年实现收益约18.76亿元,同比增长105%。

公司非餐场景主要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其中,来自医药行业、服装行业及数码3C(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器)行业商家配送的收入同比增长超165%;来自近场电商及同城零售场景的商家配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5%。

而在C端,公司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益已连续三年实现超过150%的同比增长。公司打造“先锋骑手”专业团队持续提升消费者配送标准,2021年底已实现订单接起率不低于99%,时效达标率超过96%。

而由于电商平台订单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为解决高峰时间或旺季订单波动以及提升成本效率需要外包该服务,以及运力供给增加,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实现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89.3%。

在各项业务同比大增带动下,2021年顺丰同城实现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68.8%,实现毛利9480万元,毛利率也由负转正达到1.2%,连续三年实现毛利率改善。净亏损率则从去年15.6%收窄至截至年内的11%,距离盈利又进一步。

未来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展望未来,新消费时代的全面袭来,即时配送正值当时。即时配送“新基建”技术和骑手关怀等是顺丰同城非常重视的经营底盘,例如在骑手关怀上,公司坚守“关怀及尊重”和“安全第一”原则,向骑手提供智能头盔、强制休息、最长工作时间及全面安全培训。公司也率先推出了行业首创的立体骑手权益激励体系,包括“同城币”、“权益兑换券”和“服务分”,缓解骑手可能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确保平台对骑手的奖惩合理,增强社会责任,并与顺丰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百万骑手关爱计划”项目,为骑手子女提供教育支持,及针对骑手家庭的医疗需求提供经济救援。

2021年,顺丰同城业务规模及网络进一步扩大,活跃用户数和订单量翻倍增长,进一步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的领导地位。随着顺丰同城上市,并开启规模化发展,市场形势已经出现重大变化,顺丰同城成为第三方即时配送超级基建,有望率先享受万亿级本地市场崛起带来的红利。

退休的“电商一代”:没有政治身份、放权不放股

退休的“电商一代”:没有政治身份、放权不放股

三年时间,国内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的创始人都选择了“退休”。

4月7日,京东宣布,徐雷将出任京东集团CEO,将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并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汇报。

“退休”后的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至此,“电商一代”全部退休,但他们的影响力和对企业的掌控力还将持续。

仔细研究发现,“退休”的这三位互联网大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政治身份、放权不放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一代“未退休”的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仍然担任企业一把手,并兼任相应的政治职务。

“退休”者放权不放股

刘强东“退休”在意料之内,“明尼苏达州事件”后,刘强东就明显低调了很多,在京东各项活动中鲜少露面,不过,作为京东创始人,他依然牢牢控制着京东。

去年2月3日,刘强东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62376643股B类普通股作慈善用途,根据2月2日京东每股73.2美元的收盘价计算,这笔捐赠价值近150亿元。

本次捐赠后,刘强东对京东依然有掌控权。2021年4月,京东在港交所提交的文件显示,刘强东持股4.345亿股普通股,占股13.9%,占总投票权的76.9%。其他京东高管徐雷、许冉、张雱持股低于普通流通股的1%。

去年12月,腾讯宣布将17%的京东股份减持到2.3%。此前,腾讯一直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拥有4.5%的投票权。腾讯将京东股份抛出后,京东集团第一大股东变为刘强东。

同时,刘强东还是京东物流实控人。并在前不久刚刚完成对京东物流的增持,最新持股比例升至69.35%。

去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退休,而拼多多去年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持股为28.1%,仍为第一大股东。

在三位“电商一代”中,马云的年龄最大,也“退休”地更早,在阿里巴巴的身份只是董事会成员,不再干涉公司日常事务,但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依然是持股最多的个人股东。

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7月2日,马云持股比例为4.8%,在这之前马云的持股比例为6.1%。目前,由于马云已不在阿里巴巴担任职务,阿里财报中不再披露关于他持股的情况。此外,马云还间接持有蚂蚁集团一定比例的股份。

未“退休”者都有政治身份

和很多“互联网一代”相比,已经退休的“电商一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没有政治身份。

比马云年轻几岁的马化腾,目前仍然掌管着腾讯,董事会主席和CEO一肩挑。同时,他的政治身份有: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

同时,马化腾的政治觉悟在互联网大佬中也独树一帜。

去年末,马化腾说,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李彦宏比马云只小四岁,现在也还在为百度操心,奋斗在一线,任百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而且没有一点“退休”的意思。

同样,李彦宏也担任不少政治职务,他目前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而且兼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

雷军比李彦宏小一岁,目前仍是小米董事长兼CEO,同时还担任多家小米投资的企业董事长。

雷军目前的政治职务也不少,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等。

马云刘强东黄峥“仕途”路线各不同

与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经“隐退”的马云、刘强东、黄峥目前都没有政治身份。

一见君研究梳理发现,刘强东的“仕途” 路线和马云、黄峥也有不同。

在“明尼苏达州桃色事件”之前,刘强东政治身份并不少,先后担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

不过,“明尼苏达州桃色事件”之后,刘强东渐渐淡出外界视野,同时也失去了政治身份。

2018年12月22日,刘强东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此后,刘强东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和之前的他判若两人。

2019年11月7日,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闭幕会上,会议接受刘强东因个人原因请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个多月后,刘强东因个人原因请辞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等职务。

和江苏的刘强东相比,浙江的马云的“仕途”路线是“先扬后抑”。

据媒体报道,马云曾经出现在2006年杭州市人大代表的候选名单上,但是却出人意料的落选了。此后,他的名字再没有出现在地区两会的名单中。

论从政的经历,马云只当过5年(2008-2012年)的浙江省政协委员,并且从来没有当过全国政协委员。

早在2012年,马云受访时就坦率说过:“有人想戴红帽子,但我一不政协,二不人大,三不党代表”。

2015年,马云在一场论坛上以生动比喻重申立场:“要跟政府恋爱,但不要跟政府结婚”;去年4月,他谈及政商关系时则形容,政商关系“要清清白白,但也需要亲亲热热”。

而福建人黄峥,低调始终如一,捐出1000亿后,主动放弃“首富宝座”。不过他始终没有担任过政治职务,有人说他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一股清流。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大佬是否隐退,是否有政治职务其实都不重要,只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企业才能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