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最近在全国多地突发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顺丰同城(09699.HK)依托自身强大的运力底盘,始终奔走在抗疫最前线,通过联动政府和商家配置资源、优化运力调度、发动骑士参与抗疫等,助力城市运转如常。即时配送基于新技术、新使命,服务于本地市场,助力本地市场商业繁荣、消费复苏升级不可忽视的力量。

3月30日,顺丰同城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1年,公司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2021年底成功登陆港交所,还通过全场景业务模式及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覆盖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从2020年48.4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1年的81.74亿元,增幅高达68.8%,规模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此外,公司连续三年利润率水平改善,毛利及毛利率首次转正,实现毛利约9481万元及毛利率1.2%。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城经调整净亏损为6.67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仅增加6000萬元,主要由于上市相关等一次性费用。同时,公司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5.6%收窄至2021年度的11%,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2.5%收窄至2021年度的8.2%,利润率改善颇为显著。

经历疫情洗礼,即时配送凸显行业韧性

经历新冠疫情洗礼,国内物流市场再次大洗牌,近年迅速崛起的即时配送行业在疫情中展现的韧性、抗风险性,让市场深刻认识到其商业和社会价值。

从市场角度考虑,即时配送从最初的“送外卖”发展到今天的“送万物”,近场电商、同城零售等非餐饮品类占比逐渐提升,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订单分布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市场延展,商业潜力持续释放。

从社会价值考虑,在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下,即时配送在保障本地市场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骑手们活跃在抗疫一线,为居民送菜送药等,成为政府后方保障的生力军之一。不可否认,即时配送行业也是重要的吸纳就业的池子,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千亿量级市场,第三方配送愈显重要

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转型,即时配送服务场景正不断延伸,需求持续增长。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未来伴随即时配送服务价值进一步凸显,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至2026年年复合增速为28.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路线上。

在面向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密集发布背景下,平台基于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将被打破,多种消费途径有望发力,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将基于自身多样化服务能力获益于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5亿单增加至2020年的30亿单,年复合增长率为53.2%。随着新消费的发展,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将覆盖更多的消费类别,预计2025年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163亿单,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1%。

顺丰同城正是把握住即时配送崛起的机遇,很快就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据艾瑞咨询)。这固然有市场对母公司顺丰品牌的一贯认可,以及母公司业务协同为顺丰同城带来的发展优势,但同时这也与顺丰同城坚持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发展定位,着力四大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全场景,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服务场景及解决方案,实现本地生活全品类、服务覆盖。

第三方定位开放、利他,助力本地新消费

在发展战略上,顺丰同城坚定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定位,符合国家反垄断政策精神指引,其开放、利他的平台属性,更有利于商家自主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即时配送网络以及专业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为商家赋能,助力本地商户发展壮大。

第三方平台属性首先可以降低客户配送成本,享受即时配送平台的成本效益。其次,顺丰同城也有能力帮助商家构建私域流量;最后,顺丰同城甚至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广泛的流量池,将即时配送服务接入各大本地生活服务渠道,使商家可透过“在线下单门店到C”服务,根据客户在线购买直接送货。例如,公司通过微信生态圈向微信商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微信生态圈内的商家均可方便地使用其服务,实现在线到线下(O2O)获客。

在服务模式上,公司不同于专注做餐饮外卖的集中式平台,而是以本地餐饮(餐食、饮品)、同城零售(商超生鲜、鲜花蛋糕、医药等)、近场电商(服装、美妆、3C等)、近场服务(个人跑腿、企业服务等)四大消费场景为核心,打造全面的服务矩阵致力于满足各类复杂配送场景以及每名商家的多样化需求。

定制服务,顺丰同城的全场景配送细致入微

公司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商家客户的特定业务需求,向其推出度身订造的即时配送解决方案及定制服务。如在零售行业,公司开发了小时达、半日达、多点取一点送及百货商店的服装到家试穿等多场景配送服务及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商业合作伙伴的综合需求;在3C行业,公司提供新品首发极速达、“在线下单门店到C”及即时门店间库存的调拨等服务;而基于医药行业特殊性,公司提供冷链药品包装及温控配送(精温专递)。

得益于第三方定位及对各类配送场景的掌控能力,顺丰同城已成为商家客户首选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公司与家乐福、小米、OPPO、高济医疗、漱玉平民、绫致等多个领先品牌的合作,并累计与超过2300家商家品牌建立友好业务关系。2021年,公司Top 100主要客户续签率达86%,期末活跃商家数量达到25.8万家以上,比2020年约16.7万家同比大幅增加。

平台商家数量增长与C端消费者数量增长互为因果,顺丰同城面向C端用户取、送、买、办等服务体系,在满足用户餐食茶饮、医药用品、服装汽配等新消费全链路配送需求同时,还能确保配送时效、配送品质、配送范围等多个维度的满意度,活跃消费者人数从2020年约510万人增加至2021年约1060万人,平台效应显著。

在即时配送领域卓越的表现,让顺丰同城在成立不久即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公司活跃骑手数量由2020年约45.94万人增加至2021年超60.6万人,服务网络从一二线城市扩大至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下沉市场,截至2021年末,顺丰同城服务覆盖市县达1900个,对比2020年的1000左右,规模迅速扩容。

非餐饮业务飙1.5倍,最后一公里业务收入涨近90%

由于餐饮外卖场景外的本地消费场景,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及近场服务等多元化的产品覆盖与全场景业务模式不断扩大,带动同城配送服务收入大幅增长。

财报显示,2021年,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50.9亿元,同比增幅逾58.1%,占总收入的62.4%。其中,非餐场景表现强劲,2021年实现收益约18.76亿元,同比增长105%。

公司非餐场景主要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其中,来自医药行业、服装行业及数码3C(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器)行业商家配送的收入同比增长超165%;来自近场电商及同城零售场景的商家配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5%。

而在C端,公司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益已连续三年实现超过150%的同比增长。公司打造“先锋骑手”专业团队持续提升消费者配送标准,2021年底已实现订单接起率不低于99%,时效达标率超过96%。

而由于电商平台订单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为解决高峰时间或旺季订单波动以及提升成本效率需要外包该服务,以及运力供给增加,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实现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89.3%。

在各项业务同比大增带动下,2021年顺丰同城实现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68.8%,实现毛利9480万元,毛利率也由负转正达到1.2%,连续三年实现毛利率改善。净亏损率则从去年15.6%收窄至截至年内的11%,距离盈利又进一步。

未来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展望未来,新消费时代的全面袭来,即时配送正值当时。即时配送“新基建”技术和骑手关怀等是顺丰同城非常重视的经营底盘,例如在骑手关怀上,公司坚守“关怀及尊重”和“安全第一”原则,向骑手提供智能头盔、强制休息、最长工作时间及全面安全培训。公司也率先推出了行业首创的立体骑手权益激励体系,包括“同城币”、“权益兑换券”和“服务分”,缓解骑手可能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确保平台对骑手的奖惩合理,增强社会责任,并与顺丰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百万骑手关爱计划”项目,为骑手子女提供教育支持,及针对骑手家庭的医疗需求提供经济救援。

2021年,顺丰同城业务规模及网络进一步扩大,活跃用户数和订单量翻倍增长,进一步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的领导地位。随着顺丰同城上市,并开启规模化发展,市场形势已经出现重大变化,顺丰同城成为第三方即时配送超级基建,有望率先享受万亿级本地市场崛起带来的红利。

电商为何现身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

电商为何现身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

4月10日上午,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4月9日,上海市新增100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393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下的上海,保供民生至关重要。2500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居民“足不出户”,面对大量的线上订单,“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力量成为关键一环。

政知君注意到,京东、饿了么现身此次召开的上海防疫发布会。

智能快递车参与配送

在4月10日的发布会上,京东、饿了么分别就大众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文博表示,大家最最担心的是“买不到”“难买到”,尤其是主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对此,京东通过紧急全国调拨,目前首批重点保障物资已通过京东物流专人专车运抵上海,包括超8万件母婴物资,比如婴幼儿奶粉、纸尿裤,超10万件药品及防疫物资,还有10吨来自新疆的羊肉等。

京东还将加大生鲜食品库存储备,粮食、肉禽、海鲜等均超平常2-3倍备货,为上海地区提供超过1600万件米面粮油等民生商品,可保障上海京东用户近1个月日常供应。

王文博表示,京东物流加大运力投入并大量使用智能物流技术提高效率,调配了首批约2000名快递小哥,为上海一线提供运营保障和物资派送服务,同时调运最新的第五代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封控区域开展无接触配送。后续还将持续追加无人车。

饿了么资深副总裁肖水贤表示,过去一周,饿了么已新增2800名骑手重返岗位,努力解决最后1公里、最后1百米配送瓶颈。集团相关力量也全力投入保供,其中盒马自提应急通道已经覆盖超过5000个小区,大润发在上海的蔬菜水果,每天的供应超过1000吨;菜鸟紧急调用干线运输资源,把蔬菜运抵养老院。

“在过去一周,平台4000多商家恢复开业接单。接下来,根据疫情防控安排,在封控区和管控区,我们将组织更多骑手支持配送保障;在防范区,我们和餐饮、商超便利等商家密切联动,在配合防疫管理的基础上,尽快恢复生活服务供应。”

肖水贤称,零售团购方面,饿了么“全能超市”通过“社区集采+定点配送”的服务模式,已为浦东超过25000个家庭配送了肉、蛋、奶等必需品。接下来,饿了么将持续加大这方面的服务资源投入。

电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明显下降

买菜难难在何处?

3月27日,据媒体报道,多名行业人士表示,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是比较充足的,但运力存在很大缺口。

“目前在上海至少损失了40%-50%的运力。”一名物流企业人士称。该平台为多家商超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4月8日,美团方面介绍,买菜难主要还是分拣能力和配送能力的不足,因此美团买菜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各地调配熟练分拣人员近千人驰援上海。近日,美团还从北京连夜调入上海一批自动配送车,目前,首批车已投入在浦东新区美团买菜康桥路站,为附近社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第二批自动车已落地瑞金医院,支持医院内部核酸检测样本,医护物资等货品的配送工作。

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表示,截至4月7日,已召回近500名一线员工,目前已陆续将宝山、松江、青浦、徐汇、杨浦等区域内关停的近30家前置仓,重新开放。运力方面,最近一周叮咚买菜从外省共调度了187名员工到上海加入保供,补充分拣、配送等不同的岗位。

永辉在4月8日表示,过去一周已有50名骨干干部在上海到岗;预计未来一周将再抽调600人到上海。增调人员多为熟练的拣货打包工作人员。美团买菜也表示,自3月16日以来,已调配近千名熟练分拣人员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地驰援上海。

“现在当务之急是恢复一线员工的数量,”一名生鲜电商人士说,即便已调度外地员工,目前其在上海仍未达到平时的全部运力水平。

该生鲜电商人士进一步解释,员工需要持有企业申请的保供通行证,才能回归一线保供岗位。由于每个街道、每个居委会的政策不一样,部分社区的员工无法凭保供通行证出门。而从外地前来支援的员工,由于不熟悉当地路况,配送效率不是很高。“现阶段招聘临时工也很难,因为保供企业只能给自己的员工开通行证。”前述生鲜电商人士说。

据媒体报道,目前,社区团购已成为上海市民主流的买菜方式之一。“团长”通常来自小区居民,负责联系供应商,并组织居民在小区群里接龙拼团。到货后再由志愿者分发到各个楼栋下。

4月6日,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卖平台骑手是本次上海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目前,上海市主要外卖等电商平台每日骑手上岗人数约1.1万人。

本轮疫情前上海有多少卖外骑手?

据上观新闻2021年11月5日的报道显示,当时,仅美团的外卖骑手,每天就有4.5万名奔走在上海城市各处。

在4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市民反映较多的抢菜难、送不到,主要还是末端配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保供的节点、网点、人员、运力还有待进一步恢复,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矛盾比较突出。

据介绍,为缓解末端配送压力,目前上海已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4月8日,上海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新增上岗人数1096人,市外调配进沪2000人。

交通运输部:长三角等部分涉疫地区物流运行不畅问题较突出

生活物资不仅是卡在最后一公里,也堵在跨省物流的过程中。

“物流通行受阻,一是外省的防疫政策,凡是进到上海再出去的货运司机,都必须要在当地隔离14天。这就导致很多司机不愿意来上海。”苏宁易购物流上海大区总经办曹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二是车辆办理通行证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4月9日,京东集团CEO徐雷透露了货运的困难,“首先是没有车证根本出不去进不来;其次,各地政府要求不一样,经常进去十个货车司机就‘吃掉’十个,这是消耗战。”

政知君注意到,公路货运是国内物流支柱。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3.8%,水路占比16.4%,铁路占比9.8%,民航占比0.01%。

4月7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健委等机制成员单位参加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会议指出,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层层加码的问题仍然存在,长三角等部分涉疫地区物流运行不畅问题较为突出,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打通堵点卡点,保证全国物流运行顺畅,加强货车司机服务保障。

会议强调,要针对当前货运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立即部署落实务实有效举措,确保“一断三不断”(“一断”是指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三不断”是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确保全国交通运输干线畅通。

二是要建立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办理便捷的通行证制度,确保通行证全国通行。

三是要依法依规制定通行管控措施,不得层层加码、一刀切,确保通行管控政策统一。

四是要及时为货车司机提供餐饮、如厕等基本生活服务,加密设置核酸检测点,确保货车司机服务措施到位。五是要加强区域协同、信息互通,做到统一汇总,及时发布,确保管控信息互联共享。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熬过了春节,却没想到等来了更大的煎熬。这便是,中国千万商家的真实写照!

自3月以来,疫情的再度来袭,一时间让多个地方出现了供应危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作为“中国跨境电商之都”,深圳拥有全国近40%的跨境电商卖家。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深圳的物流供应链遭遇着巨大冲击。物流环节的不通畅、仓库的停收等等因素,让这座城市的经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面对货物的无限延期,不少商家的情绪也变得焦虑了起来。有人不知所措,也有人陷入了迷茫。甚至,还有一些产品有效期短的商家,直接崩溃了起来。

其实,深圳的遭遇,只是这场困难下的一个缩影。据悉,全国目前1000多个网点区域无法接收快递,不是办公、物流仓在停运区,就是消费者在停运区。

一边是商家们的忧心重重,一边是消费者的焦急等待。一旦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作为责任中心点的电商平台们也联合各大物流公司,紧急行动了起来。

像天猫方面,为了减少困难对商家商家店铺经营、物流发货产生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延迟发货的自动赔付。抖音则是联合中通、京东共同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快递保障”政策。先是在派发快递上,严格落实快件消杀措施,确保快件安全送达。紧接着承诺保障期间不涨价,给予商家专项的优惠价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唯品会和顺丰。两者在第一时间里,就从多方面深度出手。在物流端,从“人”、“车”、“货”、“场”进行全程消杀。除了确保包裹安全外,双方对发货仓也进行了动态调整,尽可能的规避中高风险区域。为了进一步保证供应链的畅通,唯品会还主动肩负起了寻找更多物流资源的责任,并协助送至承运商分拨网点。

在消费端,唯品会采取了无理由无限期延长退货期的措施,直至中高风险地区消费者解除限制后5天。最后在商家端,也推动了人性化的全面保障,直接豁免延迟发货考核。

都说上天无情,人间有情。今天的这一幕,像极了两年前的昨天。当时的中国正遭遇线下渠道的中断,而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们则第一时间,建立了一条无形的数字经济管道。通过这条特殊的管道,无数农产品、工业品恢复畅通。

如今,面对这场大规模的“倒春寒”,作为承载起千万商家希望的源头,电商平台再一次站了出来。不仅是因为这关乎着无数商家手中的饭碗,还有作为中国企业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快递不快了!延误、物流信息更新缓慢……咋回事?

顺丰快递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从3月初开始,多地快递物流出现了阶段性延缓甚至中断。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网购的商品出现到货慢、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这也成为近期相关平台的投诉热点。

顺丰快递
顺丰快递

网购商品到货慢 物流信息更新缓

北京的张先生3月14日网购了一款沙发,下单时系统提示,商品从山东菏泽发出,预计两天内送达,可是张先生却等了四天也没收到货物。

系统显示商品在16日已经发车,因疫情防控原因到达时间推迟。最终,张先生在下单的一周后收到了网购的商品。

比起张先生一周后能收货,山东潍坊的小葵等待的时间更长。三月初陆续下单的十件商品,到目前只有三件到货。 辽宁的赵先生遭遇的则是物流信息不畅带来的尴尬。

消费者 赵先生:本身应该是20日到,但结果一直拖,物流信息显示它已经从沈阳中转场装车了,但是实际跟客服沟通还是在沈阳中转场。

记者从某投诉平台上得知,3月份的快递物流相关投诉截至目前接近两万单,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集中在快递延误、快递丢失、客服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其中涉及延误以及配送问题的投诉单占比投诉总量近40%。

电商经营户“进货难 发货慢” 订单下降明显

由于物流受阻,不仅是消费者买的东西迟迟不到,在电商平台上的一些经营者,也面临着货物积压和平台处罚带来的损失。

做服装电商生意的王远剑最近很着急,眼下本应是春装上市销售火热的时候,可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物流受阻,他很难从外地调到新货进行销售。

比起进货难,王远剑更发愁的是发货。因为物流时间过长,有的消费者放弃购买,有的则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选择中途退单。

某电商平台商户 王远剑:今年疫情影响以来,我们订单真的是直线下降,可能是腰斩。

尽管订单成交量在减少,但物流成本却在增加。如果消费者中途退货,物流费用则由经营者自己来承担。

与销售服装鞋帽相比,生鲜食品更注重物流的速度。江西赣州的一家公司,3月至今有500个生鲜食品订单,很多订单因为运输时间变长,食品变质,损失不小。

赣州市某农产品贸易公司总经理 兰森娣:如果派送地出现了疫情或者封锁,快递到不了客户手上。一旦出现30%左右的坏果,我们会全赔给客户。

兰森娣说,过去公司发出的生鲜水果三天内能够到达顾客手中,而现在这个阶段很难向顾客保证具体送达时间,只能劝顾客慎拍,因为一旦顾客收货推迟进行投诉,她会面临电商平台的处罚。

物流企业动态调整邮路 多路司机接驳运货

面对此轮疫情导致多地区域性运输受阻,一些物流企业开始动态调整运输路线,降低物流受阻带来的影响。

一家物流运输企业不久前为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运输货物时,因为管控措施升级,影响了运输时间,导致停工20多个小时。

记者了解到,即使收发邮件的起点和终点都没出现疫情,但转运中心出现疫情,也会影响派件和操作。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实时对物流线路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寄递事业部 副总经理 张战军:全网增开了56条省际线路,动态调整了168条省际线路,通过绕行、直开的方式来避免疫情对我们邮路的一些影响。

据了解,目前已有90多个城市要求跨省通行的货车司机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行程码绿码通行,为了让货物尽可能送达。一些物流企业采取接驳模式,让货物“进城”,司机不“进城”。

由于目前各地发布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管控信息缺乏统一的发布平台,致使信息不畅,导致司机走不动、被隔离,车辆下不来高速、进不了物流园区等问题屡屡发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 周志成:首先是建议统一全国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管控信息发布渠道,第二个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货运物流大通道要通畅,建议统一通行证的办理条件和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