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向滥用算法说不

网络空间向滥用算法说不

关闭某App的个性化广告时跳出的提示。

日前,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要求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抖音、微信、淘宝、美团、大众点评、今日头条、百度、微博、小红书、腾讯新闻、哔哩哔哩、快手等App,均上线了个性化内容推荐和个性化广告推荐的关闭按键。但真正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多数App想要关掉个性化推荐没那么容易,要想真正对滥用算法说不,还任重而道远。

政策

直击痛点 向滥用算法说不

此次《规定》明确,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各类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监管范围内,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等。

《规定》的出台,可以说直击许多痛点。例如禁止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假消息不能被“个性化推荐”。《规定》还针对大家关心的用户权益保护问题,明确提出用户要有算法知情权和选择权,用户可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此外,《规定》还明确保障用户的选择权、删除权等权益。通过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并提供选择或删除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避免消费者被算法“算计”。

针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消费者等主体提供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规定》作出具体规范。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调查

算法推荐困扰网友

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不同用户打开手机能刷到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和新闻,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不少人吐槽,自媒体平台上的毒鸡汤、各类养生谣言,似乎长了眼睛,专挑老年人推送。而一些游戏类的内容,更喜欢推给青少年用户。除了千人千面的短视频平台以外,各大电商平台的“猜你喜欢”、搜索App的结果排序、浏览器中的推送消息,基本都运用了推荐算法。

小罗是福州一家企业的白领。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和同事午餐期间聊起网上颇热的“热饭神器”。下午回到办公室打开购物App,发现搜索栏和页面上已经推荐了“热饭神器”。“感觉自己被监听了,还挺可怕的,毫无隐私可言。”小罗说。

和小罗一样,网友“泰克罗”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某外卖平台的超级会员,本以为会员会比普通用户点餐便宜,但实际上他即使叠加了各种会员优惠券,仍然比普通用户的价格更贵。这让他一度十分郁闷,也向平台投诉过,却难有满意回复。“我还发现在购物平台上,相同的平台,一样的物品,我的手机页面上显示的比我朋友的贵了20元。”他怀疑,这是不是因为他用的手机比朋友的贵,由此被大数据“杀熟”。

体验

关闭推荐步骤烦琐

记者了解到,《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平台必须要在显著位置上线算法关闭键。记者体验后发现,各大平台虽然推出了关闭键,但要找到关闭键,却没那么容易。

抖音可以算是国内推荐算法的知名代表。记者尝试在抖音关闭个性化推荐时发现,要完成它,需要7个步骤。打开App、点击“我”、点击导航栏、点击“设置”、点击“通用设置”、点击“管理个性化内容推荐”、点击“个性化内容推荐”右侧的关闭按钮。如果对手机App操作不那么熟悉的用户,在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可能就无法继续下去。

抖音也在关闭页面上明确提示:选择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后,仅会向用户推送与偏好无关的具有普遍性的内容或广告。因此,一旦关闭个性化推荐服务,用户可能会看到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的内容,使用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微信上,记者点击“我”,打开“设置”,进入“个人信息与权限”,再点进“个性化广告管理”,可以选择关闭个性化广告。关闭时出现了提示信息:“若你不想接受个性化广告服务,你可点击相关按钮进行关闭管理。若你选择关闭,你看到的广告数量不会减少,但本产品将不再向你展示个性化广告,你看到的广告将可能与你的偏好相关度降低。”

记者又在淘宝上尝试关闭个性化广告,需要先点击“我的淘宝”,再点击右上角的“设置”,进入“隐私”里的“广告管理”进行关闭。关闭个性化广告时,淘宝跳出了与微信类似的提示。

而在大众点评上,关闭算法推荐需要依次点击“我的”“设置”“隐私管理”,然后选择关闭“接收个性化内容推荐”和“接收个性化广告推荐”,同时还设置了“清除历史个性记录”的按键。

记者同样测试了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想要顺利关闭推荐,操作步骤几乎都在5个以上。

网友

期待《规定》的整治效果

《规定》的出台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非常期待整治的效果,希望大数据监听、“杀熟”等行为能够逐渐杜绝。“普通百姓并不懂算法,对于平台给出的算法解释可能无法读懂。所以对于算法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很多时候会沦为摆设。”也有网友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执法中能够更加给力,还网络更加清朗的环境。

福建景行律师事务所律师江一泓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如打赏主播、游戏大额充值等案例并不少见。而此次《规定》的出台也非常明确提出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算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监管需要迎头跟上。期盼未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尽快形成各类具备可操作性的细则。

社交、电商之后,直播是第三大支付属性吗?

社交、电商之后,直播是第三大支付属性吗?

“谁是支付第三”一直是支付行业经常讨论,甚至调侃的话题。

本周,移动支付网发布的《98家支付机构2021年度客户投诉事件全公布》受到行业普遍关注,一方面是支付机构客户投诉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下支付行业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2021年“抖音支付”背后的合众支付太“优秀”,成为了继续财付通、支付宝之后,投诉量第三大的支付机构。

这不禁让人问起,抖音上的交易量如此之大吗?

破纪录的抖音支付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2020年9月,合众支付(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投资人变更,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合众支付唯一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变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张一鸣实际控制合众支付,拿下支付牌照后,“抖音支付”于2021年年初正式上线。

以抖音支付为代表业务,合众支付成为了头条系支付业务的最终主体公司。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抖音对电商场景的搭建。

2018年3月,抖音与淘宝首次宣布达成合作,大量商家入驻抖音,但由于抖音对淘宝的分流作用,这一合作并没有维持太久。

2020年5月底,字节跳动开始对淘宝PID绑定抖音号进行了限制,直接增加了MCN通过抖音链接淘宝商品的成本。与此同时,抖音不断强化自身的电商属性,6月,抖音成立自己的电商部门,并推出抖音小店官方应用程序“抖店”。

疫情下,随着带货直播火热,抖音看到了电商“自强”的机会。

2020年10月9日,抖音直播正式切断跟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抖音借助抖音小店实现了直播+电商的闭环。

在此背景下,直播带货可能拥有着较大的交易量。

“抖音直播间(商品)能比某宝便宜,加上大大小小网红带货,就……”

“不奇怪,我现在网购基本都在抖音了,视频场景购物太引流了。”

“直播带货量大。”

部分移动支付网读者的反馈也对抖音直播带货的能力较为肯定。

根据各大支付机构公布的2021年度客户投诉事件数据显示:

财付通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61070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110885件;

支付宝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30649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89664件;

合众支付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25275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20823件。

合众支付是财付通、支付宝以外,唯一一个两类投诉事件破万的支付机构。财付通背后的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有海量的用户和交易量,所以投诉量随之增大。而合众支付如此大投诉量,难道也是因为交易量能够与两大支付巨头比肩了?

抖音支付是否是支付第三极

2021年4月,字节跳动曾公布一份公司内部备忘录,该备忘录显示,抖音的日活用户量已达到了6.8亿。此外,字节跳动还计划将旗下电子商务业务的GMV从2020年的1700亿元人民币增至6000亿元人民币。

如果6000亿交易量完全由合众支付承担,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支付规模。不过相对其他头部支付机构来说,还逊色一些。2020年,拉卡拉的交易规模是4.34万亿,移卡是1.45万亿。未退市前的汇付天下,2019年是2.2万亿。

但合众支付的牌照类型是互联网支付,其交易更多是基于账户完成,与拉卡拉、移卡、汇付天下等拥有较大比例线下收单业务的机构还不一样。

想象一下,经过抖音支付账户体系的资金有6000亿,假定6.8亿抖音用户,有1亿开通了抖音支付,那么抖音支付每个用户平均的年流水就达6千。可能很多人微信、支付宝的年流水都不会超过6千。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假设数据,毕竟抖音现在还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及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抖音支付的账户体系尚不完备。而投诉量大,可能大多来自这些支付渠道。

不过相对其他机构而言,抖音支付成为支付第三极(除了清算机构运营的云闪付App)更有说服力。6.8亿抖音用户是微信的一半(12.68亿),又拥有电商属性(抖音小店),且当下直播带货如此之火。成为支付第三,比壹钱包(平安系及积分兑换优势)、翼支付(电信运营商场景优势)似乎更加靠谱。

当然合众支付投诉量高,可能还真不是体量大,而是直播的问题的确多。

2022年央视315晚会就点名直播乱象,乱象之下必然投诉量居高不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3月,我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为2.65亿。仅仅9个月后的2020年12月,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已达3.88亿元,占网民整体的29.2%。此外,有报告预测,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5万亿元,渗透率(直播电商占全部电商成交额比例)达到8.6%。

直播带货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投诉量也居高不下。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357.74%。

在整个直播带货投诉量巨大的背景下,合众支付拥有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比肩的投诉量或许也正常。

背靠字节跳动,抖音支付拥有很好的商业基础,或许未来能够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比高下,不过依旧需要解决牌照资质问题。以目前的监管架构来看,发展线下条码支付需要互联网支付与银行卡收单双重资质,抖音支付背后的合众支付仅有互联网支付资质。另外是需要建立服务商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支付生态。

不过话说回来,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横空出世,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和时代背景,当下的监管态势恐怕很难再复制二者辉煌。当下支付行业,成为第三已经不重要,活着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