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版无限游戏:通达系、顺丰、京东物流和安能,谁更值得下注?

物流版无限游戏:通达系、顺丰、京东物流和安能,谁更值得下注?

在这一临界点前,下注此类公司需要留够安全边际。

2018年美团上市之后“无限游戏”成为热门词,说的是O2O产业内的子集——餐饮酒旅团购、网约车、外卖、生鲜电商及社区团购等——没有竞争边界。其实在物流行业,也大致是这么一副光景。

物流的子集包含快递、经济件、零担快运、供应链。其中快递中又有差异性很大的分类,比如电商件和商务间,比如同城、异地和国际快递。但凡稍有野心的玩家,都在向综合物流集团演进,所以你能看到:

即使快递CR6集中度特别高,但仍然有不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因为这场无限游戏远远未到结束的时候。然后就是并购案此起彼伏,京东物流体系有过包括德邦的4次核心并购,野蛮生长的极兔拿下百世和壹米滴答,顺丰收购嘉里物流等等。

那么时至今日,已经持续低迷了好几年的顺丰、京东物流、通达系、安能等物流板块的相关公司。在这场无限游戏大乱斗之中,是否开始具备下注的价值了呢?

“三通一达”无法享受快递终局的红利

在物流领域,市场上最了解的还是它的子集快递行业,故而本文首先从快递说起。

从2019年开始,三通一达 (中通、韵达、圆通、申通) 加上百世和顺丰,称霸快递行业,合计市占率超80%。2021年,上述快递公司市占率分别为20.6%、17%、15.3%、10.2%、8%和9.7%,这就是所谓终局时刻。

但即使快递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但六大公司的利润却极为稀薄。2021年Q3或年报,除了申通以外的五家公司净利润率在-1.4%-3.3%之间(数据来自wind)。而申通之所以录得19.1%的净利润率,得益于它不把派送计入营收,在营收“缩水”的情况下提升利润率。本质上大家的盈利能力都实属一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对于通达系来说,快递行业门槛低,由于上游电商是爸爸,量比较集中,快递生意可以理解为一门走量和控费的生意。来看看三通一达2021Q4介于1.33元-2.46元之间的单票收入你就懂了。2元钱送一票,你不送总有人送。

其次,行业门槛低还带来一个问题,谁有钱就就能入场,比如李杰的极兔快递。李杰是谁呢,他原先是OPPO苏皖地区总经理及区域销售冠军。2013年被派驻印尼,把OPPO在印尼占有率推到20%,位居第二。

2015年8月创办极兔,很快就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快递公司之一。2020年3月正式在国内起网,年内日单量达到2000万单跻身一线。极兔的绝招就是价格战,快递行业的成本价大约1.4元/单,极兔能给到1.2-1.3元/单。

最夸张的是,对义乌拼多多商家的万件大单小件,提供0.8-1.0元/单的价格,到最后连义乌市邮政管理局都看不下去对极兔处以低价倾销处罚。

最后,极兔为什么拼死拼活打价格战进入快递市场?因为快递是成为综合物流集团的跳板,快递终端网点可以为零担 (运送的货不足一车) 业务所复用。同样的,零担的终端网点也可以为快递业务所用,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拨中心和最后1km运输方式。所以你能看到,2016-2017年快递公司和零担货运公司之间的双向渗透,就像美团要去做网约车,滴滴要去做外卖。

所以我们说快递的终局并不是真正的终局,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一般随集中度提升而盈利能力提升的逻辑在快递行业并不适用,成为快递行业的大佬,也只不过是拿到一张竞逐综合物流集团宝座的门票 (见下图) 。

就像在零担快运这个物流的子集,除了顺丰快运处于第一梯队以外,百世和中通处于第二梯队,韵达处于第三梯队,对于极其讲究规模的零担快运行业来说,第一梯队以外的公司都不够看。

在以上背景下,三通一达就感觉比较鸡肋了,因为方向不好判断的情况下,谈估值毫无意义。 至于百世,已经被并购,聊投资意义也不大。

顺丰控股赢了无限游戏丢了盈利能力

物流领域的无限游戏大乱斗,有几类典型玩家: 头部的零担公司、快递公司和电商。

头部零担公司进军快递业务的公司主要有安能物流和德邦物流,两者在零担市场的差异性类似电商行业的阿里和京东,安能的网点是加盟模式,德邦的网点是自营模式。两家公司都在2016年大举进入快递市场,以期拓展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我想最初它俩肯定是踌躇满志的:

论经验,创业团队都是物流领域的老手;

论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和人力资源不复用做点其他业务都说不过去(你瞧现在单体的烟酒店都会代理个社区团购什么的);

论资金,头部公司那个时间段都具备不错的盈利能力,以安能物流为例,2015-2016年的D/E轮融资筹到3亿美金,主要投资人包括凯雷、高盛和鼎辉。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三五年之后,安能及时止损,斩掉了快递业务,德邦则卖身给了京东物流。

复盘安能和德邦进军快递行业的失败,可能有三个关键点:

1)所处阶段不同。零担快运行业比较的分散,2020年七八家全国性的公司市占率合计6.1%。而快递行业如前所述,2016年前六的市占率就达到64.5%,根据诺维格定律 (Norvig’s Law) ,渗透率超过50%的行业意思就不大了。

2)客户的不同。零担行业主要是散客,而在快递行业除了比较特殊的顺丰,客户大头是电商平台的第三方商户和品牌,与电商爸爸的远近以及协同是个问题。

3)智能化水平不同。快递行业分拨中心的智能化水平是很高的,而在零担快运行业,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大件比小件的分拨难度大很多。更原始的运作方式在成本上容易被降维打击。

反过来看,以上三点对于快递行业来说都不是障碍——零担头部公司的渗透率低,客户分散各凭本事,智能化水平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去突破。那么,快递公司进入零担快运行业,除了处于后发的状态,并不存在无法弥补的劣势。

但即使这样,也只有顺丰在零担快运行业完成超越,2020年以收入计,排第一的顺丰207.8亿元,排第二的德邦快递106.5亿元,多了95%。以运量计,排第二的顺丰1015万吨,排第一的安能1025万吨,相差无几。

顺丰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模式创新,更多的基础设施Capex (资本开支) ,还有更多的研发投入。

模式创新。顺丰的零担快运业务是双网运营,其中顺丰快运定位中高端的自营网络,顺心捷达定位腰部及基础客户的加盟网络。安能引以为傲的打败德邦的加盟模式,对双网运营的顺丰不构成优势。后者中高端的自营网络,却兼顾更高的创收能力,根据之前图片里的数据可计算出,顺丰快运每万吨创收为2047万元,而安能每万吨创收为733万元。

Capex。一般零担快运公司和顺丰根本比不了财力,截止21H1顺丰在零担快运领域:共拥有192个转运中心,1600个集配站,场站面积超过390万平,3292条干线,加盟网点12355个,日承载能力23.3万吨。安能2021年上半年添了3000多辆车,购置成本和装载率下降一下就让净利润率变得非常不理想,财力没法比。

研发投入。在零担快运行业,目前分拨中心成本大概在30%左右,主要是人力,谁能先让自己的分拨中心更加智能化,谁在成本上就可能实现降维打击。智能化的前提是研发投入,顺丰2021年投了36.5亿元,安能2021年的专业服务费 (包括IPO费用和研发项目的投资) 为1.3亿元,不再一个量级。

我知道有人要说了,既然顺丰这么牛,那为什么股价也跌的惨不忍睹,从最高124.06到现在的49.06元。

投资一家公司要明白基本的逻辑:公司的基本面是一回事,公司的股价是另外一回事,投资者最核心的命题是定价和设定预期收益率。对于顺丰而言,与三通一达比,基本面的大方向没问题,但估值则要看仔细了:

顺丰的毛利率和净利率21年Q1开始滑坡,假设未来三年维持这个态势,2024年在3152亿元的一致性预期基础上增加20%达到3782亿元,市值也就能给个1437亿元 (收入×1.9%净利率×20倍市盈率) ,即使恢复2020年4.5%的净利率,市值则为3404亿元,无论如何都撑不住21年Q1最高点时6000亿出头的市值。即使相信它的净利率能够回升,也要股价到34.7元时对应的估值时下注,才有能睡安稳觉的胜率。

京东物流的收购驱动力还需验证

如果说顺丰通向综合物流集团的实现路径是内生的 (快递、同城、自营零担快运、其它物流业务) , 京东物流的实现路径则更多依赖收购。

先来看看京东物流的分部收入。

一体化供应链客户 (使用了仓储或存货管理相关服务的客户) 2021年带来710.5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68%,这个拳头产品同比增速为27.7%,能录得这个增速,收购中国物流资产带来很大帮助,其2020年底就拥有65个物流园,超620万平物流资产。但即使如此,此分部的增速仍低于总营收42.7%的同比增速,其它客户是最大的增长动力。

其它客户 (物流和快运等标准化产品服务) 2021年带来336.4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32%,这项业务同比增速为89.5%,远高于总营收的同比增速。增速怎么来的呢?还是并购,京东物流2020年8月完成跨越速运的并购,2021年跨越速运收入113亿元,占这个版块的1/3左右。

而且等到收购德邦股份落地并表,这个版块又能获得接近翻倍的增长 (2021年德邦营收大概在310亿左右) ,到时候营收规模就与一体化供应链业务差不太多了。

我们强调收购是京东物流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并不是说收购这件事本身不好。并购这件事主要看协同效应,若能实现合则两强是最好的,但整合不及预期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具体而言,京东物流的核心是背靠京东电商的前置仓体系,其一点发全国的异地快递没什么优势,更别说异地大件了,这些德邦来做就形成了协同。说个细节,京东的干线之前都是外包的,而德邦有自己的车队,随着货运量的变大自有车队是改善成本的必由之路,这是实实在在的协同。

当然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过去京东物流并购跨越,一二线城市的高端空运保留的比较好,但公路运输只能说是一般化了。

京东物流并购德邦主要的挑战在于降低其履约成本,目前德邦单公斤履约成本大概2.4元,国外DHL这样的巨头单公斤履约成本大概0.5元,成本相差接近5倍。

抛开一些困难,根据WIND一致预期推测京东物流未来三年实现大约25%的平均增长至2100亿元,并假设目前亏损的京东物流能实现2.5%的净利润率,那么其市值大概能达到1600亿港币左右,相对于今天的市场价并不需备特别大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对物流行业做这样的总结,近几年物流板块里的上市公司走势不行,几个核心原因是:快递见顶,2019年CR6的市占率就超过80%;快运行业还未建立起规模优势,至少要到日单量超5万吨,成本能打赢专线;综合物流集团( 最强的综合物流生态是这样的——快递+零担+供应链;同城+国内+国际 )未成或处于雏形无协同效应。所有物流板块内的公司各有各的问题,所以股价走得都不怎么好。

未来,物流行业还将继续进行淘汰,也将产生几家具备国际级服务能力与成本竞争力的公司,这不过是物流规模逐渐扩大与集中过程中的水磨工夫而已。但在这之前,下注此类公司记得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

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行业增长大爆发,收入颷升68.8%,顺丰同城还有哪些看点?

最近在全国多地突发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顺丰同城(09699.HK)依托自身强大的运力底盘,始终奔走在抗疫最前线,通过联动政府和商家配置资源、优化运力调度、发动骑士参与抗疫等,助力城市运转如常。即时配送基于新技术、新使命,服务于本地市场,助力本地市场商业繁荣、消费复苏升级不可忽视的力量。

3月30日,顺丰同城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1年,公司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2021年底成功登陆港交所,还通过全场景业务模式及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覆盖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从2020年48.4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1年的81.74亿元,增幅高达68.8%,规模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此外,公司连续三年利润率水平改善,毛利及毛利率首次转正,实现毛利约9481万元及毛利率1.2%。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城经调整净亏损为6.67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仅增加6000萬元,主要由于上市相关等一次性费用。同时,公司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5.6%收窄至2021年度的11%,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0年的12.5%收窄至2021年度的8.2%,利润率改善颇为显著。

经历疫情洗礼,即时配送凸显行业韧性

经历新冠疫情洗礼,国内物流市场再次大洗牌,近年迅速崛起的即时配送行业在疫情中展现的韧性、抗风险性,让市场深刻认识到其商业和社会价值。

从市场角度考虑,即时配送从最初的“送外卖”发展到今天的“送万物”,近场电商、同城零售等非餐饮品类占比逐渐提升,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订单分布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市场延展,商业潜力持续释放。

从社会价值考虑,在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下,即时配送在保障本地市场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骑手们活跃在抗疫一线,为居民送菜送药等,成为政府后方保障的生力军之一。不可否认,即时配送行业也是重要的吸纳就业的池子,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千亿量级市场,第三方配送愈显重要

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转型,即时配送服务场景正不断延伸,需求持续增长。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未来伴随即时配送服务价值进一步凸显,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至2026年年复合增速为28.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路线上。

在面向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密集发布背景下,平台基于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将被打破,多种消费途径有望发力,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将基于自身多样化服务能力获益于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5亿单增加至2020年的30亿单,年复合增长率为53.2%。随着新消费的发展,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将覆盖更多的消费类别,预计2025年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163亿单,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1%。

顺丰同城正是把握住即时配送崛起的机遇,很快就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据艾瑞咨询)。这固然有市场对母公司顺丰品牌的一贯认可,以及母公司业务协同为顺丰同城带来的发展优势,但同时这也与顺丰同城坚持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发展定位,着力四大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全场景,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服务场景及解决方案,实现本地生活全品类、服务覆盖。

第三方定位开放、利他,助力本地新消费

在发展战略上,顺丰同城坚定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定位,符合国家反垄断政策精神指引,其开放、利他的平台属性,更有利于商家自主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即时配送网络以及专业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为商家赋能,助力本地商户发展壮大。

第三方平台属性首先可以降低客户配送成本,享受即时配送平台的成本效益。其次,顺丰同城也有能力帮助商家构建私域流量;最后,顺丰同城甚至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广泛的流量池,将即时配送服务接入各大本地生活服务渠道,使商家可透过“在线下单门店到C”服务,根据客户在线购买直接送货。例如,公司通过微信生态圈向微信商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微信生态圈内的商家均可方便地使用其服务,实现在线到线下(O2O)获客。

在服务模式上,公司不同于专注做餐饮外卖的集中式平台,而是以本地餐饮(餐食、饮品)、同城零售(商超生鲜、鲜花蛋糕、医药等)、近场电商(服装、美妆、3C等)、近场服务(个人跑腿、企业服务等)四大消费场景为核心,打造全面的服务矩阵致力于满足各类复杂配送场景以及每名商家的多样化需求。

定制服务,顺丰同城的全场景配送细致入微

公司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商家客户的特定业务需求,向其推出度身订造的即时配送解决方案及定制服务。如在零售行业,公司开发了小时达、半日达、多点取一点送及百货商店的服装到家试穿等多场景配送服务及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商业合作伙伴的综合需求;在3C行业,公司提供新品首发极速达、“在线下单门店到C”及即时门店间库存的调拨等服务;而基于医药行业特殊性,公司提供冷链药品包装及温控配送(精温专递)。

得益于第三方定位及对各类配送场景的掌控能力,顺丰同城已成为商家客户首选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公司与家乐福、小米、OPPO、高济医疗、漱玉平民、绫致等多个领先品牌的合作,并累计与超过2300家商家品牌建立友好业务关系。2021年,公司Top 100主要客户续签率达86%,期末活跃商家数量达到25.8万家以上,比2020年约16.7万家同比大幅增加。

平台商家数量增长与C端消费者数量增长互为因果,顺丰同城面向C端用户取、送、买、办等服务体系,在满足用户餐食茶饮、医药用品、服装汽配等新消费全链路配送需求同时,还能确保配送时效、配送品质、配送范围等多个维度的满意度,活跃消费者人数从2020年约510万人增加至2021年约1060万人,平台效应显著。

在即时配送领域卓越的表现,让顺丰同城在成立不久即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公司活跃骑手数量由2020年约45.94万人增加至2021年超60.6万人,服务网络从一二线城市扩大至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下沉市场,截至2021年末,顺丰同城服务覆盖市县达1900个,对比2020年的1000左右,规模迅速扩容。

非餐饮业务飙1.5倍,最后一公里业务收入涨近90%

由于餐饮外卖场景外的本地消费场景,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及近场服务等多元化的产品覆盖与全场景业务模式不断扩大,带动同城配送服务收入大幅增长。

财报显示,2021年,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50.9亿元,同比增幅逾58.1%,占总收入的62.4%。其中,非餐场景表现强劲,2021年实现收益约18.76亿元,同比增长105%。

公司非餐场景主要包括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其中,来自医药行业、服装行业及数码3C(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器)行业商家配送的收入同比增长超165%;来自近场电商及同城零售场景的商家配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95%。

而在C端,公司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益已连续三年实现超过150%的同比增长。公司打造“先锋骑手”专业团队持续提升消费者配送标准,2021年底已实现订单接起率不低于99%,时效达标率超过96%。

而由于电商平台订单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为解决高峰时间或旺季订单波动以及提升成本效率需要外包该服务,以及运力供给增加,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实现收入30.70亿元,同比增长89.3%。

在各项业务同比大增带动下,2021年顺丰同城实现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68.8%,实现毛利9480万元,毛利率也由负转正达到1.2%,连续三年实现毛利率改善。净亏损率则从去年15.6%收窄至截至年内的11%,距离盈利又进一步。

未来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展望未来,新消费时代的全面袭来,即时配送正值当时。即时配送“新基建”技术和骑手关怀等是顺丰同城非常重视的经营底盘,例如在骑手关怀上,公司坚守“关怀及尊重”和“安全第一”原则,向骑手提供智能头盔、强制休息、最长工作时间及全面安全培训。公司也率先推出了行业首创的立体骑手权益激励体系,包括“同城币”、“权益兑换券”和“服务分”,缓解骑手可能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确保平台对骑手的奖惩合理,增强社会责任,并与顺丰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百万骑手关爱计划”项目,为骑手子女提供教育支持,及针对骑手家庭的医疗需求提供经济救援。

2021年,顺丰同城业务规模及网络进一步扩大,活跃用户数和订单量翻倍增长,进一步稳居第三方即时配送行业第一的领导地位。随着顺丰同城上市,并开启规模化发展,市场形势已经出现重大变化,顺丰同城成为第三方即时配送超级基建,有望率先享受万亿级本地市场崛起带来的红利。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熬过了春节,却没想到等来了更大的煎熬。这便是,中国千万商家的真实写照!

自3月以来,疫情的再度来袭,一时间让多个地方出现了供应危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作为“中国跨境电商之都”,深圳拥有全国近40%的跨境电商卖家。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深圳的物流供应链遭遇着巨大冲击。物流环节的不通畅、仓库的停收等等因素,让这座城市的经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面对货物的无限延期,不少商家的情绪也变得焦虑了起来。有人不知所措,也有人陷入了迷茫。甚至,还有一些产品有效期短的商家,直接崩溃了起来。

其实,深圳的遭遇,只是这场困难下的一个缩影。据悉,全国目前1000多个网点区域无法接收快递,不是办公、物流仓在停运区,就是消费者在停运区。

一边是商家们的忧心重重,一边是消费者的焦急等待。一旦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作为责任中心点的电商平台们也联合各大物流公司,紧急行动了起来。

像天猫方面,为了减少困难对商家商家店铺经营、物流发货产生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延迟发货的自动赔付。抖音则是联合中通、京东共同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快递保障”政策。先是在派发快递上,严格落实快件消杀措施,确保快件安全送达。紧接着承诺保障期间不涨价,给予商家专项的优惠价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唯品会和顺丰。两者在第一时间里,就从多方面深度出手。在物流端,从“人”、“车”、“货”、“场”进行全程消杀。除了确保包裹安全外,双方对发货仓也进行了动态调整,尽可能的规避中高风险区域。为了进一步保证供应链的畅通,唯品会还主动肩负起了寻找更多物流资源的责任,并协助送至承运商分拨网点。

在消费端,唯品会采取了无理由无限期延长退货期的措施,直至中高风险地区消费者解除限制后5天。最后在商家端,也推动了人性化的全面保障,直接豁免延迟发货考核。

都说上天无情,人间有情。今天的这一幕,像极了两年前的昨天。当时的中国正遭遇线下渠道的中断,而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们则第一时间,建立了一条无形的数字经济管道。通过这条特殊的管道,无数农产品、工业品恢复畅通。

如今,面对这场大规模的“倒春寒”,作为承载起千万商家希望的源头,电商平台再一次站了出来。不仅是因为这关乎着无数商家手中的饭碗,还有作为中国企业身上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