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电商,迷雾终见光

视频号电商,迷雾终见光

视频号电商路径中核心之一的橱窗功能,最近做了改版。

在315晚会曝光直播带货乱象后,微信视频号在3月17日发布新规,在3月25日起,视频号橱窗将不再接受个人主体小商店接入。简单叙述,无论是直播还是视频渠道,视频号创作者将无法通过小商店以个人的身份上架商品至视频号售卖。

上一次视频号新规,还是在2月底,小商店将不显示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如京东、拼多多等),届时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将无法上架至小商店/视频号橱窗。

从小了说,这两次调整或许是微信在到达一定体量后开始治理平台内生态,从电商板块先行规范化;

往大了说,被定义为原子化内容组件的视频号,是否找到了视频号电商的雾中灯塔,开始发力?

01拖泥带水的视频号电商

视频号已是微信视频化方向的唯一主力。

在取代了微视、公众号视频等产品方向,视频号从2021年开始连续两年成为微信公开课的讲解内容担当,并持续吸纳了微信生态内的多级流量入口,完成了基建搭设之余,直接纳入商业互通的生态链接中。

视频号直播带货的切入时机并不早,但迭代律动却很快。

在微视折戟、流血坚持苦无效果后,2020年10月,视频号才开始内侧直播带货功能,此时距离视频号内测上线刚过7个月。

此前,通过小商店渠道上架商品至视频号橱窗的模式,本身存在风险:从自主经营角度出发,小商店无营业执照,存在经营资质风险;从带货变现角度出发,商品质量存在问题,主播将承担相应责任,且商品的售后履约能力也是一大问题所在。

在2021年周期内,直播电商部分是视频号重要却不是唯一的部分。相较于淘抖快三家分野的直播电商,视频号看似名声不显,其实也在“闷声发育”。

先有内测初期下一个公众号风口红利的大跃进式失败,后有李佳琦10亿资金投入视频号直播带货的谣言,背后是市场割舍不了视频号背靠微信10亿流量的庞大潜力。

在最新腾讯2021年财报中还首次披露了视频号数据情况:视频号的人均使用时长及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2022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视频号团队虽未直接披露数据,但表示视频号直播带货GMV在2021年末较年初增长了15倍,直播间平均客单价超过200元,整体复购率超过60%。

虽然并未透露直接的用户体量和电商数据,但十余倍的增长规模和200元的客单价,显然是此前看似不声不响的视频号给市场的电商惊喜。

视频号电商似乎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带货的归带货,内容的归内容。两次调整之下,视频号生态的带货渠道,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企业版个人小商店。视频号直播带货的门槛提高了,自营主播可以通过办理经营资质解决,而此前以代发、代播模式经营个人小商店的无货源主播面临供应链重新组建问题。

第二,视频号带货中心。与抖音精选联盟功能相近,但并非其达人、商家、服务商、代理团长等多边关系,视频号带货中心较为简洁,即为主播提供经过筛选的第三方服务商商品进行带货选择并赚取佣金,如有赞、爱逛、魔筷等电商服务商。

只是,从视频号选品中心寥做窥探,视频号中的商品单价,似乎并没有财报显示得那么高。如果数据属实,证明用户在视频号直播间中的下单次数以复数计,并非买了一次就离开的流水用户。

在经营资质、履约能力、商品质量进一步规范化之后,此前一直拖泥带水的视频号,电商路径会更加清晰。

始终无法窥探明确视频号电商迷雾,似乎初见光亮。

02视频号电商,迷雾终见光

微信的小商店与视频号带货中心,是两块相似业务的交叉尝试。橱窗功能仅是打通内部体系的一个桥梁,这一次切断个人入口是对带货生态的规范,下一步应该会有新动作,但是否已确定为视频号电商化的核心路径,尚未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发布的腾讯2021年四季报及全年年报中,重点提及了视频号,频次甚至超过了母体微信,财报中还明确提及了视频号直播的商业化重心会是在短视频流广告、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中。

这又涉及到了直播商业化最常见的内容直播与带货直播的划分。

前者已经在电竞、体育、文娱领域得到充分验证。秀场直播,打赏增值的形式,自YY直播开始的“千播大战”终结至如今虎牙斗鱼同归腾讯、快手抖音岁月静好的局面;内容直播,付费观看,西城男孩、五月天视频号演唱会,并结合1月试水的NBA付费直播模式,向KOL开放,延伸向健身、音乐等多领域。

从目前视频号入口直播场域推荐情况来看,电商直播会是视频号商业化的重要渠道,这点毋庸置疑。

后者则始终处于始终被处于被市场重视又鲜有人重注投入的纠缠态。综合而言,视频号电商的路径存在三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直播场生态,纯电商不会是主流

微信生态对于电商行为的容忍度,远比抖音和快手低。微信作为生活基建,用户流量已经不是单纯商业、内容流量所能概括的生活流量,没有人愿意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充斥着推销的直播话术。

有赞创始人白鸦曾经公开认为,视频号纯电商生态比重在30%左右,已经是平衡极限。这点颇为认可,秀场直播、活动直播、内容直播、带货直播齐头并进,才可能是未来视频号直播场生态。

第一个趋势里,视频号电商里,纯电商不会是主流,B端纯电商卖货、K端内容达人变现的双轮驱动,而且越规范,越有戏。

第二个趋势,创作者生态,价值电商的可能性

视频号的直播创作者生态,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会有明显分野。如付费直播方面,视频号用户是为内容付费,抖音发力的方向则是连麦,快手赛道颇为诡异选择知识付费方向。

从方向而言,视频号的创作者生态更偏向于让观众获得价值,直播内容包含音乐、健身、知识、教学、卖货、情感等等综合体态,更多元化以此实现用户时长的绑定。而且微信承载了相当一部分的搜索职能,其中蕴藏着相当的内容电商潜力。毕竟,世上没有免费的优质内容。

第二个趋势里,视频号电商有别于兴趣电商(抖音)、信任电商(快手)、发现电商(淘宝)的产品定位崭露头角——创作者如何为用户提供直播价值。越有价值,越可以。

第三个趋势,共建者生态,森林里的空气流动

微信的生态模式决定了,视频号官方不会像淘宝、抖音、快手一般完全下场“做电商”,那么对于参与到视频号生态的建设者、服务商而言,是某种程度上的利好,如为视频号创作者/达人提供数据分析、内容创新、广告接单、选品对接、直播策划、售后履约、私域运营等服务的服务商,则会成为达人内容创作和商业化的“助燃剂”。

微信生活流量的带货容忍度有限,但有价值的内容夹杂卖货能够进行稀释。或许视频号电商的“价值电商”概念,就落在视频号创作者内容创作与服务商带货赋能的结合上。

这就是第三个趋势,张小龙把微信生态比做森林,那么在这座森林里的视频号服务商,将会是推动森林某块区域空气流动的风,成为落叶归根、种子远行的助推力。

对于微信而言,视频号电商是直播与视频场域不容错过的商业化模块,尤其在腾讯苦求社交转电商门禁多年之余,电商路径绝不会被轻易放下。但根据观察总结的三个趋势判断,视频号电商并不会是微信生态的绝对主角。

只是,价值电商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视频号能否打破不具备内容输出能力,却能以内容驱动电商的国内电商悖论,还需要继续观察。

参考资料:

1、卫夕指北,《到底能不能打?——视频号的铠甲与软肋》,2022-3

2、虎嗅,《抖音生猛,张小龙以退为进》,2022-1

想做电商怎么找品牌授权

想做电商怎么找品牌授权

想做电商怎么找品牌授权首先要了解该品牌、然后和该品牌负责人沟通好一切事宜,售后服务谈好后,嗑根据销量沟通价格,接着缴纳保证金、最后签约。

1、首先,要了解该品牌。加入品牌,不是一件随便的时期,首先要考虑到品牌的效益以及信誉度。如果是争议很大的,那消费者去光顾的可能就不大,毕竟网络是虚拟的,不像是实物店,不但能够看到真正的商品,而且能够体验,特别是服装,买家秀和卖家秀差异是很大的。只有品牌有足够的效益。

2、选择好品牌后,要跟该品牌负责人沟通好,包括进货渠道,价格,已经售后服务等。售后服务是很重要的,一件商品不管价值多少,消费者用着不满意肯定是要求退换或是什么的,这个时候服务一定要好,处理的结果让消费者满意了,才会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3、售后服务谈好了,就可以根据销量去沟通价格的适宜。这个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般销量越大,供货商给的价格就会越优惠。但是也要考虑到库存问题,有些商品的保质期比较短,一旦滞留了,可能就会面临过期的问题,这就要提前沟通好,是可以跟供货商调换还是需要电商自己承担。

4、保证金。现在有些电商做品牌的时候,需要跟商家缴纳保证金,用来保证自己所销售的商品为正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品牌的口碑,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这也加重了电商的成本。也有些商家已经取消了保证金。

5、签约。签约就需要把双方的条件给书面表达出来,这样不管哪方出现问题,都有规矩可循。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双方的利益,然后获得正式的品牌授权书。

上述程序一旦完成后,电商就可以在自己的品台添加该商品了,并且需要注明是正品,并且需要作出一定的承诺,这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保护,最关键要放出品牌授权书,这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物。

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发展现状分析

医疗美容服务指专注于透过多种诊疗美化个人外观的服务。具体而言,该服务市场可分为美容外科诊疗、微创诊疗、皮肤美容服务及其他医疗美容诊疗。

中国潜在需求市场巨大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年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14.5人,而美国则为52.2人,韩国为89.2人,因而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低级别城市的渗透率的提升,会极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的整体渗透率。

作为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主力军,中国20-54岁的女性人口保持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20至54岁的女性人数为36950万,占全球女性总人数的54.2%。

随着流行文化的传播、明星效应的影响、关键意见领袖及社交平台上明星的经验分享,如今医疗美容服务已得到全面推广。因此,社会对医疗美容服务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此外,由于人们可透过医疗美容服务的辅助改善外观,故医疗美容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医疗美容服务认知度和渗透率的提高,加上我国庞大的需求人口将会给医疗美容服务带来巨大的红利。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随着收入水平及医疗美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美容技术保持年轻魅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收入达到183.79亿美元,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约13.5%的市场份额。

危机让美妆行业更有意思

危机让美妆行业更有意思

2020年7月30日——8月1日,由Informa Markets、博洛尼亚展览集团(BolognaFiere)及上海百文会展有限公司首度联合主办的华南国际美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作为首个在大湾区举办的美容展会,由于其独特的战略性市场和地理优势,展会吸引了大量的跨境电商和美妆供应链展商参展。

Informa Markets亚洲高级副总裁庞大为(David Bondi)表示,华南国际美博会是英富曼全球美容展版图一个重要的布局。华南国际美博会的价值在于把美妆行业具变革的科技和创新力量,用灵活而多元的方式展示给全球的专业观众,它承担起美业供应链上中下游的一座沟通桥梁的责任和使命。

展会现场除了品牌和供应链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像野兽派Little B“LITTLE B BOX”新零售概念体验馆、Future shop未来零售智能店铺等比较具有突破性的美妆实体新零售业态。比如,Little B此次参展以全新概念呈现店内互动,通过一整排的陈列视觉和中小样陈列,让消费者零压力试用,LITTLE B BOX还融合了诸多创新实体新零售的科技互动体验,结合大数据及社交媒体,每位参与者都能在这一闭环中感受不一样的体验,以及品牌所要传递的生活艺术之美。

本届华南美博会在跨境电商领域也吸引了很多的展商。华南国际美博会特设E-beauty跨境电商专区,淘宝全球购、Shopee、速卖通、新蛋、亚马逊、Wish在内的知名跨境电商平台,美妆跨境电商输出双向贸易,帮助国内运营商引进国际优秀品牌之外,还可以沟通助力品牌掘进新兴市场。

美妆供应链成为新零售焦点

受到国内化妆品市场新消费升级对传统零售行业洗牌和疫情的双重赢下,供应链成为当下美妆行业的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供应链面临着被需求,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体系也面临着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考验,同时还要能与时俱进帮助行业打通全产业链体系。

C2CC传媒在首届华南美博会上特别设立了以“‘共情’消费——美妆企业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特备论坛活动中,就重点将供应链作为重要的内容作了深度的探讨。广东盈庄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华盟在论坛中提到,供应链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代理商压货、折扣及服务团队运维的成本风险,也能够解决零售商极高无效进货比例和成本支出的痛点,扁平化的相互链接,就是美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美妆行业的代理商,广东盈庄近年来通过网供应链服务商方面转型,成功打造了“众妆美库”和“聚美到家”两个分别针对B端和C端的供应链平台,帮助门店减少库存压力的前提下,拿到更优质的货品,快速获取全球的商品资源;同时还能帮助门店建立更加完善的会员体系。

在本届展会上,我们还发现很多供应链企业推出了全新的OBM模式,包括像莹特丽(广州)、彭氏等等,不难发现,OBM作为一个供应链在上游端的一种全新玩法,对于供应链本身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都是需要具有全球化布局的ODM/OEM企业,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品牌孵化能力,在日化企业的产业链上的任意一点为合作企业提供成熟的运作方案。

苏州蓓希颜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姗姗就在采访中提到,OBM并不是所有传统OEM企业都能玩转的一种供应链新模式,它的诞生主要源自于市场对于进口品的需求,跨国大型的OEM企业可以服务好这套体系,但是作为很多国内的OEM企业来说,其优势还是在于生产,涉及品牌方面并不具备优势,所以还是需要冷静思考对待。

美妆外贸体系挫折与重生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美妆企业和商家的新年商业计划,却催化了“云端”的新机遇。阿里巴巴、拼多多等零售巨头提供的消费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网络零售已基本全面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在本届华南美博会上,

杭州乔魅美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昌言提到,受到全球疫情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很多国内的美妆外贸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受到很大的影响。CHARMACY(乔魅)彩妆目前进入意大利、印度、墨西哥、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市场,但是收到疫情和国际政治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在最严重期间,很多美妆外贸出口额几乎归零。面对这样的局面,胡昌言表示,不利的外部因素倒逼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一方面,CHARMACY(乔魅)积极开拓国内线上市场,“品牌向上、外贸向内”;另一方面,在国外加速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产品出口的抗风险能力。

浙江欧迪彩妆的负责人周晶晶也告诉记者。在今年三四月份,彩妆外贸出口额几乎降到了之前的20%左右,幸运的是欧迪彩妆主要市场在印尼和东南亚,相对来说受疫情程度的影响较小,目前基本上已经恢复到此前百分之六七十左右的出口额。

所以说,整个疫情对于外贸美妆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之大的,认清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疫情影响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调整内外销产业结构,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外贸新趋势,对于外贸美妆企业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而互联网营销打破了企业营销渠道不畅、转型升级困难的瓶颈,催生了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实现产品链和管理能力全面升级的需求和动力,更多外贸企业正在从生产商向原始设计制造商、品牌商转变。

智能美妆工具的兴起

美妆智能+,是指美妆企业利用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基于消费者洞察,在数据和技术驱动下,提升研发效率、供应链效率、品牌影响力;提升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美妆产品和服务。

美妆行业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基于消费者洞察,提升研发效率、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体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智能美妆工具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各大展会上。

在本届华南美博会上,我们看到像智能魔镜、智能美测工具大量出现,虚拟试妆逐渐成为标配,通过消费者画像和消费行为数据洞察给研发生产、供应链优化、精准营销提供支持成为共识。

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美妆巨头是美妆行业智能化的引领者,向美妆科技公司转型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国内美妆品牌也同样开始转型成为美妆科技公司,探索AI美妆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随着美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对美妆品牌的个性化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打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美妆品牌向消费者提供或许不再是单品、爆品,而是基于消费者的数据洞察,制定一整套的护肤解决方案,形成一整套的“美妆智能+”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比较常见的“美妆智能+”包括智能产品、虚拟试妆、数字化营销和智能零售等方面,其中,虚拟试妆便是其中最具表现力的,虚拟试妆基于人脸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提升虚拟试妆的准确度与效率,包括虚拟试妆和肤质检测,帮助品牌商实现营销闭环,逐渐成为美妆标配,同时也将成为未来美妆实体零售行业的标配。

END:随着疫情在国内势头减弱,各行业经济逐渐有序复苏,中国美妆行业的活跃度也开始慢慢恢复。2020下半年,中国美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各种资源将更加集中和各种竞争也更加激烈,2020年的美妆行业,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慢慢呈现在行业的面前。

服装店主,从传统电商出逃

服装店主,从传统电商出逃

“很多传统电商的商家在向直播电商出逃,有些甚至把年销过亿的传统电商店铺关闭了。”快手女装育商策略负责人陈书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钟学良是上述出逃商家的其中一位。钟学良所在公司2018年通过直播销售出去的商品占比为10%,如今该权重已经扩大到60%。

在服装零售市场增速放缓,以及电商渠道的渗透率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30-40%)的背景下,此时直播电商对传统电商发起冲击,这意味着服装类目的商家、平台进入“零和博弈”阶段。

“大家抢饭吃”

钟学良在杭州从事多年女装生意。

“2018年公司的销售额中,90%来自传统电商、10%来自直播;现在的销售额中,60%来自直播、40%来自传统电商。”钟学良告诉记者,销售渠道权重的变化,一方面源于公司的销售平台、重心出现转移;另一方面在于直播对于传统电商产生很大的冲击。

当前,钟学良所在公司的销售渠道包括抖音、快手、淘宝直播、唯品会、视频号等。

“直播前端是通的,不同的平台只是多个摄像头而已;后端也是通的,包括发货、客服等职能。营销团队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人负责。”钟学良表示,经过不断摸索,当前公司的销售大盘在抖音,一个月的销量在1亿多元,高峰时能做到2亿元。

然而,钟学良认为这几年的生意并不好做。2020年公司拥有1000多名员工,公司去年销量下滑30%的情况下,裁员的比例也有30%左右。

钟学良的感受是中国整体服装生意的一个缩影。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服装类零售市场成交额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服装类零售商品销售额从2003年的11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071亿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该数值略有下滑,达3963亿元。

在服装零售大盘高位震荡的情况下,电商对于服装类目的渗透率也达到30%~40%的高位。阿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服饰行业线上金额渗透率分别为30%、35%、38%、40%、42%。

“服装和消费电子在过去十几年的电商发展中,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30-40%),而快消品、食品、尤其是生鲜,这些品类的绝对市场容量非常大,因为它们是刚性需求,每个家庭、每个消费者都需要,同时它们的电商渗透率相对较低。”今年2月,在阿里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表示,不同的商品类型根据商品形态、类别、性质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售卖方式和互动方式,直播是很好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对于服装品类在电商渠道渗透的放缓,陈书音认为,一方面服装品类起步最早,体量现在也最大,在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很难保持高比例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直播/短视频对于商家、产业带的渗透是不断加剧的。

在渗透率放缓之际,服饰行业在整个电商零售大盘的比重也在下滑。

以全年重要的促销节日双11为例,DT财经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个双11,服饰鞋包类目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显著下滑,成为降速最快的类目。

“大家抢饭吃。现在的直播跟当年的淘宝、唯品会逻辑一样的,当时的市场竞争也很大。”钟学良举例称,一款连衣裙,A商家卖199元,B商家卖99元,C商家卖79元,卖到最后没人能赚钱,为了能挣钱,他们压减成本,把连衣裙缩短成了超短裙。

用户时长之争

在传统电商平台,几乎所有的类目基本是B店(企业店铺)蚕食C店(个人店铺),进而统治市场,但女装品类除外。

“女装是一个强个性化的类目,C店的市场大于B店,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因此,女装并不是一个品牌打法的类目,更多的是人群打法或者风格打法。基于人群、风格打法的基础上,真正做的大且长期持续的店铺,一定是红人店。”陈书音表示,消费者一般需要消费红人内容、认同价值观、进而消费红人店里面的商品,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直播电商模式让这个闭环更加顺畅,而传统电商在红人内容、销售商品方面是割裂开的。

例如,消费者一般需要在微博、小红人等内容平台观看红人的穿搭,再到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存在链路壁垒、利益壁垒等;而抖音、快手平台将观看红人穿搭,以及购买商品融为一体,链路更短,距离商品、红人更近。

“因为红人的审美符合最细粒度,能够最有弹性的去切割消费需求,而这种消费需求又反哺到供应链去切分,这才出现了更多的红人品牌和潮牌、设计师品牌。”陈书音表示。

一些传统电商平台也上马直播项目,但成效一般。

“对于消费者而言,传统电商属于货架电商,吸引的是需求确定性的人群。传统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红人主播的内容场景与购买场景大部分是分开的,比如早期淘宝主播的来源是微博。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红愿意在内容平台(比如,抖音、快手)上做变现,因为对于粉丝而言,这样的消费链路更短。”一位服装行业资深人士章亭(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传统电商早期也做直播内容场景,但用户心智仍停留在传统的货架电商,传统电商的天花板将它给限制住了。

除了内容与购买平台割裂,用户到传统电商平台停留的时间也很短。

对于传统电商、直播电商而言,其核心逻辑在于获取用户更多的时间,进而获得用户更多的消费力。例如,快手将视频内容消费场景植入到电商平台中,进而获得更多的留存用户的时间。

第三方研究机构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1年快手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07.5分钟、抖音为101.7分钟,位居位列,紧随其后的是哔哩哔哩(87.6分钟)、微信(85.4分钟)、小红书(55.3分钟)、微博(43.8分钟)。

“在传统电商的流量占比上,搜索、推荐、私域等代表着明确购物需求的流量占比已经超过了90%。换言之,用户除非已经有了明确的购物需求,才会去这些地方逛,而且每天逛的时间不会超过4分钟。”快手女装育商策略负责人陈书音表示,快手、抖音用户每天的停留时长在100分钟左右,在用户停留时间内,存在大量与电商直接、间接的联系。

红人直播可靠吗

与传统电商的图文形式相比,直播电商在用户停留时长、吸引粉丝数量、购货转换率等方面表现优异,受到商家的喜爱。

“现在传统电商的店铺基本都去搞直播,搞了直播之后,发现通过直播销售出去商品规模占比是大的。一些消费者原本在传统电商下单的,现在会跑到直播间去下单。直播其实是一个引流工具、销售工具。”钟学良举例称,一家传统电商平台的店铺原本月销售额为100万元,开通直播后,通过直播带来的销售额为6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商家的月销售额为160万元,可能是120万元,换言之,直播给商家带来的增量为20%。

为了抢占直播这块新的流量阵地,一些服装商家可谓不惜血本。

以一件90绒长款带真毛领的羽绒服为例,2021年8~9月份的成本约为250~260元,到当年10月份的成本要接近400元。出现成本增加的原因在于:一、原材料价格增长;二、商家对于羽绒服在冬季销售量有很好的预期,进而备货;三、新冠疫情影响了生产端的产能。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冬季的天气不冷,这就造成了大量货品积压。一些商家为了防止资金链断裂,必须清货,正常的清盘价格是170~180元,在成本价基础上打三四折,有些直播间甚至卖到20~30元。

“一些直播间将羽绒服卖到一件20~30元,并不是因为成本低,成本还是几百元。之所以卖这么便宜,其诉求在于资金回流、引流。”钟学良表示,现在一个有粉丝沉淀的直播间羽绒服卖300~400元也能卖出去,但对于一个新的直播间而言,如果需要引流,就必须要有视觉冲击,卖20~30元,虽然亏钱,但把它当成了引流的工具,获得了粉丝。

2019年前后,钟学良所在公司的直播业务重点是跟达人主播合作。由于达人主播有流量,通过达人主播可以把货卖出去,但钟学良很快意识到问题。

“跟达人主播合作的费用很高,且不能形成复利。比如,今天达人主播帮忙卖掉300万元商品,但不确定明天、后天达人主播是否帮忙带货,毕竟带货能力强的主播非常抢手。”钟学良表示,他现在更看重店铺自播,因为店铺自播后的粉丝沉淀在商家自己的手里,有了粉丝、流量,商家自然就有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复利市场。

店铺自播对于商家、平台、粉丝都有好处。例如,一件商品商家通过达人主播100元钱卖给粉丝,到手只有80元钱,甚至只有70元钱,因为还有很多额外费用;在店铺自播渠道,商家可以80元钱卖给粉丝,到手的还是80元钱。

“传统电商面临的问题不只是瓶颈,而是下滑的问题。而对于直播等内容电商而言,在服装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章亭表示,市场上还有大量具备强个性、强人设的网红,以及产业带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还没有得到商业价值、个人风格充分变现。

抖音电商启动“春雨计划”:200亿流量鼓励创作优质内容

抖音电商启动“春雨计划”:200亿流量鼓励创作优质内容

3月28日,抖音电商正式启动“春雨计划”,宣布将充分倾斜资源,提供更多的流量激励、权益保障和业务助力,鼓励商家和达人创作优质电商内容、提升长期经营效率。

据悉,针对优质内容,“春雨计划”首期将提供200亿精品流量用于创作激励,并将在抖音App搜索中优先展示,提升优质内容的曝光度。针对优质创作者,“春雨计划”将提供荣誉认证、内容诊断、活动绿通、官方培训等四大专属权益。符合标准的创作者,将得到官方认证的“优质电商内容创作者”称号,其内容发布前将得到合规及质量评估指导,以降低试错成本,有机会参与电商优质内容专属IP活动并获得相应奖励,还将获得官方培训的机会。

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兴业态,内容电商的场景更为复杂多元,并无成熟的管理模式可借鉴。如何规范商品分享形式和内容,如何最大化维护消费者权益,抖音电商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

平台去年先后发布《电商创作者管理总则》和《电商内容创作规范》,明确了创作者的交易主体责任,以及“真实、可信、专业、有趣”的核心创作理念。

2022年3月14日,平台又发布了《电商优质内容说明书》,明确电商内容的平台底线、质量标准以及判断方式。

平台底线为内容不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虚假宣传、低俗色情、不良价值观以及其他不符合平台规则或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元素。

质量标准包含六个一级维度,“声画质量”是基本门槛,“信息价值”和“直播交互”是核心维度,“作者影响力”“品牌价值”和“商品品质”是加分项。“信息价值”之下包含四个二级维度,其中“信息含量”“信息输出”和“场景化描述”对GPM(每千次曝光产生的销售额)影响显著,判断权重高于其他二级维度。

根据上述标准,内容质量整体分为优质、普通和低质三大类,判断方式为:在所有维度上表现均为“好/正向”,评级为优质; 在任何纬度上表现无“较差/负向”,但未达优质标准,评级为普通;在任何维度表现为“较差/负向”,则评级为低质。

该平台大数据显示,自实施内容质量分级以来,优质内容对电商帐号价值提升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平台已挖掘优质创作者超33.5万人,近30天优质内容曝光量达40亿次。

其中,直播优质内容的商业价值更高,GPM(每千次曝光产生的销售额)比普通内容高35.9%。比低质内容高84.9%。优质直播内容会让消费者的决策效率明显提升。

短视频优质内容的用户价值更高,涨粉效率比普通内容高50%,比低质内容高171%。在粉丝关注、停留、互动表现等核心指标上,拥有优质短视频内容的电商帐号也优势明显。

同时,帐号粉丝增速和直播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速也呈高度正向关联,对电商创作者长期稳定经营至关重要。

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春雨计划”的持续推进,平台的内容生态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优质创作者的曝光量和商家的经营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从而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阿里,开了一个线上10元店

阿里,开了一个线上10元店

电商这种双边市场,获取新用户要靠在供给端和用户端双管齐下。过去两年,淘特的发展主线似乎是在供给端。

2020年3月,原天天特卖下的C2M商家,B2B事业群下的1688商家作为重要商家资源被引入,来自于产业带和产业基地的商品成了淘特商品池里最重要的一环;供给策略上,又从最开始的日用品扩大到生鲜、服饰。

而在上周的周年庆上,淘特又官宣了自己的新业务: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10元店是淘特自己的店铺,售卖的商品价格都在10元左右;淘特100则更像是淘特与上游工厂共建开发的商品,价格在百元区间,只不过售卖渠道是工厂自己的线上店铺,“淘特100”更像是一种官方认证。

左手提升产品丰富度,右手孵化商品,一直不避讳和拼多多直接竞争的淘特,在即将跨入3亿用户门槛前,开始走出和后者不一样的路线。

推荐物美价廉的性价比商品,结合“微信支付+用户裂变”,用单品分发逻辑击穿下沉市场,曾是拼多多的策略。最新一季财报显示,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为8.687亿,下沉市场是其起家的根基,需守住,又要通过百亿补贴,和品牌商家微妙的关系去触达一二线人群。

相比之下,从一开始就定位于服务性价比人群的淘特,包袱更小,从最开始的售卖商品,开始介入更深的产品开发环节——从找到需求、满足需求到升级需求、创造需求,考验的是能否洞察消费趋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更多优质的商品,是一个把自己“做重”但也拉深护城河的过程。

“我们围绕这些趋势的变化,快速作出反应把更好的东西以更加实惠的价格做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一种是日常场景的渗透,另外一种捕捉到新的消费升级趋势,(是可以)及时快速把这些趋势转化成消费者可以消费的场景,快速地满足他们。”淘特总裁汪海在回答「电商在线」提问时表示。

过去一年,汪海更像是个一线产品体验官。“去年我在淘特下了3000多单,有些商品,现在也一直在复购,并且也非常受我家人好评。”发布会上,汪海分享了自己的几款心仪好物,从4层加厚设计的纸巾、7种酵素的洗衣凝珠到婴儿都可以使用的新疆长绒棉毛巾,详尽的使用体验让人惊奇总裁原来也能当场化身带货达人,爱上“买买买”。

在两周年之际,推出新的业务形态,淘特有意将自己挣脱出一个单纯卖货的电商平台定位。有媒体评价淘特正在成为一家“产品公司”,但问题在于:下沉市场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线下的各式夫妻老婆店,线上的拼多多、京喜,淘特要靠产品突围,底牌有几张?

1、再造一个线上10元店

做10元店最出名的还是叶国富和他的名创优品。

靠着“自营+加盟”的经营模式,名创优品获得的销售收入中,38%归加盟商,剩下的归门店,叶国富借此将10元店开到全国,在全民电商时代杀出了一条线下血路。最新季财报显示,名创优品全球门店达到5045家,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 27.7 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同比增长 21%,期间毛利率为 31.1%——看似不起眼的10元生意,仍有利润压缩的空间。

低客单价、低毛利率,依靠高速扩张来营造规模效应。名创优品的商业逻辑本质上和淘特持有的内核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消费者直连工厂,砍掉中间商拿到更优质的价格。

2020年,名创优品先后开设了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随后还入驻了拼多多。两年过去,名创优品线上营收占比从1%提升到最新季占比近11%——名创走了9年的线下10元店模式,翻到线上,似乎也被验证了有走通的可行性。但和名创优品不同的是,淘特的10元店售卖的商品目前看来更为“生活场景化”,汪海形容淘特的10元店是“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大家每个人都需要的小东西,这里就是一个一站式的小商品市场”。

对比名创优品天猫旗舰店和淘特10元店的商品品类,两者都集中在日用百货,但后者划分更具“烟火气”,比如螺丝刀、插线板、马桶垫等商品,都在淘特10元店的售卖范围内。相比之下,名创优品售卖的雨伞、拖鞋更偏向于大的家庭场景。汪海解释这其中的逻辑,淘特10元店的选品区分场景非常细致,提供书桌、阳台、厨房、玄关、卫浴等不同场景的众多小物件,每个场景都可以通过商品的组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选品运营方式上的不同之外,从渠道上看,名创优品线下占比更高,两者有各自的优劣势。在线下拥有超5000家门店的名创优品,已经有稳定的品牌效应和销售网点,线下可以“触摸、挑选、逛街”的体验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但线下扩张的高成本,加盟商的利益分成,都让名创优品的利润压缩空间有安全限度,基本保持在25%-30%之间。

两相对比——2020年11月,多蒙电器入驻淘特,靠单价100、200元的破壁机、绞肉机、沙冰机等搅拌类小家电,四个月内卖出了15万台,登上淘特类目第一。工厂负责人刘孟平告诉记者,一款破壁机的原材料成本占60%,物流和人工成本各占10%,包装成本在8%左右,算下来淘特上多数产品的毛利大概在10%,远低于线下零售价格,更偏向于薄利多销。换句话说,线上的10元店,没有额外的租金、人力、水电等费用,价格往往更有优势。

2、线上10元店的产品逻辑

淘特推出10元店,并不是为了抢名创优品的生意。从整体布局来看,除了推出淘特10元店外,此次淘特还推出了“淘特100”,官方的解读是:追求100分的品牌品质、工厂价格、官方测评,更像是一种衡量标准。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淘特10元店是淘特自营,汪海透露,“所有产品都是跟上游工厂直接定制,全部入我们自己的仓,并且入仓全检”;淘特100则是和工厂合作开发商品,但并非直营。

前者专注于日常消费场景的渗透,卖的商品是日常刚需;后者更偏向于消费升级,商品往往带有前瞻性的一些消费功能或体验,比如在发布会上被提到的“淘特100”商品,就有即热饮水机、紫外线牙刷消毒架、洗衣凝珠、手持云台等,其带有的即热功能、消毒功能等,都是一种相对靠前的消费趋势洞察——从这个角度看,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和名创优品不同,并非纯粹的营收逻辑,而是带有产品孵化、品牌孵化的底色。

淘特100更像是一种衡量标准

比如大容量充电宝。按照民航标准规定,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可不经航空公司批准带上飞机,因此市面上的充电宝多以20000mah容量作为主流。

但其实国内许多人才是大容量充电宝真实的用户来源。去年年底,淘特数据显示,大容量充电宝销售同比去年增长723%。“那些上山就要干一天活才能回家的农民,农田里一播就是几个小时的主播,还有车间里的工人,甚至广场舞大妈,他们都需要大功率充电器。这个巨大的消费需求一直被忽略。”

汪海认为大功率充电宝,就是典型的供需错配。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需求的洞察、新产品的孵化。目前来看,淘特已经在区分和不同厂家合作的方式,以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淘特10元店由淘特负责品控、运营、销售和售后,工厂负责生产优质商品。对有好商品但不懂线上运营的工厂而言,是让商品被更多消费者看到的机会,是孵化商品;淘特100由淘特提供数据和消费趋势的洞察,更偏向于提升工厂商品研发能力,但线上销售交给工厂,更像是官方为其背书,孵化厂品牌。

发布会上,汪海也解释,淘特的核心依然没有变。

这更像是淘特已经完成消费洞察能力、商品直供能力、物流履约能力以及来自1688超级工厂的制造力的整合,进入了下一阶段。“之前我们讲工厂直供和产地直供,更多是讲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以及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去做我们的M2C模式(工厂直连消费者),今年我们讲的是怎么样用这些能力,其实我们的能力并没有变。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我们运用能力之后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这事实上是一回事情。”

3、打造下沉市场护城河

过去两年,下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个电商平台都在争夺五环外的用户增量。

阿里2022财年Q3财报数据显示,当季度,淘特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淘特的AAC(年度活跃人数)超过2.8亿,已经成为阿里用户增长的担当;同期,京东年报显示,2021年京东一年净增了近1亿用户,新增用户中的70%来自于下沉市场。下沉市场依然是大厂汲取流量红利最为稳定的战场,只不过,仅依赖流量的粗放式打法并不聪明。

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AAC用户数同比增长10.19%,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16%、24.40%、18.60%,增速放缓。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流量被不断掘尽,新的增长就需要新的支撑点。拼多多的选择是继续深耕自己的强势品类,去年拼多多成立了“百亿农研”专项,表示将把公司赚得的利润投入这个项目里面来,直到额度到达百亿,用来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探索。

本质上看,重仓农业也是为了拉深自己的护城河,相较而言,淘特选择的从自己最擅长的事切入——无论是消费者洞察、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商家及货品运营都是阿里的强项。“我们淘特具备的核心能力是选品准。所以对于工厂端来说,怎么快速把工厂具备的制造能力和消费者喜好结合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对整个价格的控制力上重新设计和微调我们的产品结构,最终达到价格又实惠,消费者需求又能满足,又能抓住新的趋势。这样的产品设计需要我们跟整个工厂形成新的合作关系。”汪海表示。

从蜂拥进入下沉市场,到开始思考新的竞争力,站在这个转折点的玩家们都要开始重新回归到生意的本质。当下沉市场的增长神话逐渐看得到尽头,能否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或许左右着新的竞争格局和未来。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供应链断裂再现,电商商家面临崩溃,唯品会顺丰紧急出手

熬过了春节,却没想到等来了更大的煎熬。这便是,中国千万商家的真实写照!

自3月以来,疫情的再度来袭,一时间让多个地方出现了供应危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作为“中国跨境电商之都”,深圳拥有全国近40%的跨境电商卖家。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深圳的物流供应链遭遇着巨大冲击。物流环节的不通畅、仓库的停收等等因素,让这座城市的经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面对货物的无限延期,不少商家的情绪也变得焦虑了起来。有人不知所措,也有人陷入了迷茫。甚至,还有一些产品有效期短的商家,直接崩溃了起来。

其实,深圳的遭遇,只是这场困难下的一个缩影。据悉,全国目前1000多个网点区域无法接收快递,不是办公、物流仓在停运区,就是消费者在停运区。

一边是商家们的忧心重重,一边是消费者的焦急等待。一旦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作为责任中心点的电商平台们也联合各大物流公司,紧急行动了起来。

像天猫方面,为了减少困难对商家商家店铺经营、物流发货产生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延迟发货的自动赔付。抖音则是联合中通、京东共同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快递保障”政策。先是在派发快递上,严格落实快件消杀措施,确保快件安全送达。紧接着承诺保障期间不涨价,给予商家专项的优惠价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唯品会和顺丰。两者在第一时间里,就从多方面深度出手。在物流端,从“人”、“车”、“货”、“场”进行全程消杀。除了确保包裹安全外,双方对发货仓也进行了动态调整,尽可能的规避中高风险区域。为了进一步保证供应链的畅通,唯品会还主动肩负起了寻找更多物流资源的责任,并协助送至承运商分拨网点。

在消费端,唯品会采取了无理由无限期延长退货期的措施,直至中高风险地区消费者解除限制后5天。最后在商家端,也推动了人性化的全面保障,直接豁免延迟发货考核。

都说上天无情,人间有情。今天的这一幕,像极了两年前的昨天。当时的中国正遭遇线下渠道的中断,而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们则第一时间,建立了一条无形的数字经济管道。通过这条特殊的管道,无数农产品、工业品恢复畅通。

如今,面对这场大规模的“倒春寒”,作为承载起千万商家希望的源头,电商平台再一次站了出来。不仅是因为这关乎着无数商家手中的饭碗,还有作为中国企业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约5000万国人正受便秘困扰,老人、女性最易便秘

约5000万国人正受便秘困扰,老人、女性最易便秘

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发布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也就是说大约有5000万成人正在受到便秘困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患病率在逐渐升高,7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达23.0%,80岁以上可达38.0%。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老人和女性最容易便秘

“老人容易便秘,一是因为年龄大了,吃饭量减少后,便量也会减少,便意也会减少,所以老人排便次数会变少,易出现便秘;二是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肠蠕动速度缓慢,也易导致便秘。”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咏冬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此外,摄入膳食纤维减少、缺乏运动、合并多种疾病和多重用药也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缺损,咀嚼功能减退,往往造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驱体活动不便或卧病在床使老年患者活动量明显减少。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都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女性便秘,多是与活动量少、缺乏运动,肠道蠕动缓慢有关。”吴咏冬谈到,排便是一个习惯,一个反射,它受情绪、环境影响较大,而女性常常因为工作等原因忍着不排便,长此以往,这种不规律的排便习惯就容易造成便秘。还有一些女性进食量少,也会造成大便量少,便意减少。

此外,便秘在女性妊娠期非常常见,主要与孕激素、机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胃动素减少导致结肠蠕动减慢;妊娠6个月以上时,子宫增大,压迫肠管,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饮食习惯改变和运动减少也参与便秘的发生。

防治慢性便秘,先从饮食、良好的排便习惯入手

吴咏冬建议,预治便秘,首先要建立好定时定点的良好排便习惯,“不能凭着感觉,有一搭没一搭的,这就建立不起来排便的条件发射。”

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调查显示大部分人群的排便行为在早晨,男性一般在上午7∶00至8∶00之间,女性则较男性晚1 小时左右。另外,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

因此,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最好在家中如厕,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其次,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有研究证实,相比于坐位排便,蹲位时腹压并无明显增加,且此时耻骨直肠肌放松,排便时的直肠肛角变大(大于正常坐位,126°比100°,P<0.05),直肠管腔变直、排便所需的直肠应变就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

第三,要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增加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症状谱,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疼痛和结肠转运时间等,推荐每天的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20~35g,并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 升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因此多项便秘指南推荐每天的水摄入量为1.5~2.0L。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荐每天的运动量为30~60 分钟,每周至少2次。

吴咏冬医生提醒,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依然无法缓解便秘,要及时就诊消化科。

社交、电商之后,直播是第三大支付属性吗?

社交、电商之后,直播是第三大支付属性吗?

“谁是支付第三”一直是支付行业经常讨论,甚至调侃的话题。

本周,移动支付网发布的《98家支付机构2021年度客户投诉事件全公布》受到行业普遍关注,一方面是支付机构客户投诉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下支付行业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2021年“抖音支付”背后的合众支付太“优秀”,成为了继续财付通、支付宝之后,投诉量第三大的支付机构。

这不禁让人问起,抖音上的交易量如此之大吗?

破纪录的抖音支付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2020年9月,合众支付(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投资人变更,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合众支付唯一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变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张一鸣实际控制合众支付,拿下支付牌照后,“抖音支付”于2021年年初正式上线。

以抖音支付为代表业务,合众支付成为了头条系支付业务的最终主体公司。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抖音对电商场景的搭建。

2018年3月,抖音与淘宝首次宣布达成合作,大量商家入驻抖音,但由于抖音对淘宝的分流作用,这一合作并没有维持太久。

2020年5月底,字节跳动开始对淘宝PID绑定抖音号进行了限制,直接增加了MCN通过抖音链接淘宝商品的成本。与此同时,抖音不断强化自身的电商属性,6月,抖音成立自己的电商部门,并推出抖音小店官方应用程序“抖店”。

疫情下,随着带货直播火热,抖音看到了电商“自强”的机会。

2020年10月9日,抖音直播正式切断跟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抖音借助抖音小店实现了直播+电商的闭环。

在此背景下,直播带货可能拥有着较大的交易量。

“抖音直播间(商品)能比某宝便宜,加上大大小小网红带货,就……”

“不奇怪,我现在网购基本都在抖音了,视频场景购物太引流了。”

“直播带货量大。”

部分移动支付网读者的反馈也对抖音直播带货的能力较为肯定。

根据各大支付机构公布的2021年度客户投诉事件数据显示:

财付通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61070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110885件;

支付宝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30649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89664件;

合众支付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25275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20823件。

合众支付是财付通、支付宝以外,唯一一个两类投诉事件破万的支付机构。财付通背后的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有海量的用户和交易量,所以投诉量随之增大。而合众支付如此大投诉量,难道也是因为交易量能够与两大支付巨头比肩了?

抖音支付是否是支付第三极

2021年4月,字节跳动曾公布一份公司内部备忘录,该备忘录显示,抖音的日活用户量已达到了6.8亿。此外,字节跳动还计划将旗下电子商务业务的GMV从2020年的1700亿元人民币增至6000亿元人民币。

如果6000亿交易量完全由合众支付承担,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支付规模。不过相对其他头部支付机构来说,还逊色一些。2020年,拉卡拉的交易规模是4.34万亿,移卡是1.45万亿。未退市前的汇付天下,2019年是2.2万亿。

但合众支付的牌照类型是互联网支付,其交易更多是基于账户完成,与拉卡拉、移卡、汇付天下等拥有较大比例线下收单业务的机构还不一样。

想象一下,经过抖音支付账户体系的资金有6000亿,假定6.8亿抖音用户,有1亿开通了抖音支付,那么抖音支付每个用户平均的年流水就达6千。可能很多人微信、支付宝的年流水都不会超过6千。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假设数据,毕竟抖音现在还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及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抖音支付的账户体系尚不完备。而投诉量大,可能大多来自这些支付渠道。

不过相对其他机构而言,抖音支付成为支付第三极(除了清算机构运营的云闪付App)更有说服力。6.8亿抖音用户是微信的一半(12.68亿),又拥有电商属性(抖音小店),且当下直播带货如此之火。成为支付第三,比壹钱包(平安系及积分兑换优势)、翼支付(电信运营商场景优势)似乎更加靠谱。

当然合众支付投诉量高,可能还真不是体量大,而是直播的问题的确多。

2022年央视315晚会就点名直播乱象,乱象之下必然投诉量居高不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3月,我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为2.65亿。仅仅9个月后的2020年12月,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已达3.88亿元,占网民整体的29.2%。此外,有报告预测,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5万亿元,渗透率(直播电商占全部电商成交额比例)达到8.6%。

直播带货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投诉量也居高不下。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357.74%。

在整个直播带货投诉量巨大的背景下,合众支付拥有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比肩的投诉量或许也正常。

背靠字节跳动,抖音支付拥有很好的商业基础,或许未来能够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比高下,不过依旧需要解决牌照资质问题。以目前的监管架构来看,发展线下条码支付需要互联网支付与银行卡收单双重资质,抖音支付背后的合众支付仅有互联网支付资质。另外是需要建立服务商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支付生态。

不过话说回来,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横空出世,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和时代背景,当下的监管态势恐怕很难再复制二者辉煌。当下支付行业,成为第三已经不重要,活着才重要。